English

古代政治史研究:关注制度,更要关注“人事”

2010-06-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游彪 我有话说

传统的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有一个倾向,即更多关注各种制度、政策及法规等条文的内涵及其演变过程。毫无疑问,这种梳理各朝代制度的研究取向有其必要性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做的同时,研究者往往忽视“人事”的实际状况,因此也就无从明了制度在现实政治运行过程中遭遇到的林林总总。因此,越来越

多的学者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必须重视考察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更多地关照“人事”在历代政治行政中的作用。应该说,这是今后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特别是制度史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中,皇权、相权以及二者之间难以厘清的关系一直是在各断代史领域都受到相当关注的论题。就宋朝而言,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学界就已有皇权与相权的相关研究成果问世,但总体而言,这些有关宋代皇权与相权的考察更多地是从制度层面入手,通过厘清制度的规定和演变来探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此后,新的思路和见解不断出现,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宋代皇权与相权的认知,也开启了学界探索这一议题的崭新路径。王瑞来先生多年来孜孜不倦地拓展宋代皇权、相权研究,其所著《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以下称《权力场》)一书汇聚了作者在该领域的诸多重大发现,无疑是探究该论题的一部力作。

《权力场》名为“故事”,实则以微观环节为切入点,通过特殊群体的所作所为,层次分明地解析了宋真宗朝五位宰相与皇帝、朝廷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全景方式再现出宋朝同一利益集团不同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与角力的真实画面,进而厘清了北宋王朝的君臣关系与皇权、相权之消长历程。作者在广泛搜罗史料的基础上,从个案的细致梳理到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整体考察都突破了传统政治史研究的藩篱,建构起独具匠心的新型学术框架,其重点关注的是宋朝现实政治中的“人事”因素,而非固定的体制,这是有别于以往论著的成功之处。

从表面上看,皇帝与宰相之间似乎存在难以协调的矛盾,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而已,《权力场》一书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事实上,宋人就有君王“与士大夫治天下”的说法,表明皇帝与以宰相为首的官僚士大夫共同构成为一个利益相关的整体,荣辱与共。因此,对立统一才是宋代皇权和相权的常态,这也是《权力场》处理皇帝与宰相关系的基本准则。作者认为,皇权与相权既互相依存,也互相制约。皇帝需要宰相的辅佐,宰相则需要在皇帝的支持下主持政务;皇帝时时防范宰相专权,宰相也经常限制皇帝的越轨言行。显而易见,《权力场》的立脚点具备牢固而坚实的基础,其对宋朝“人事”的评判才能客观而公允。

《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王瑞来著,中华书局 2010年1月第一版,36.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