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香传统中的人文情怀

2010-07-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谢晓霞 我有话说
一直听闻余三定教授不仅读书早已破万卷,而且藏书颇丰。及至余三定教授惠赠的《南湖藏书楼》读毕,方才知道学界所盛传的余三定教授的喜欢藏书原来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藏书。这个“超越”,一是数量和规模上的超越,二是图书品类上的超越,三是藏书者精神上的超越。第一个超越不难理解,余三定教授不仅藏书颇丰,而且
还于湖南岳阳南湖畔建立专门的“南湖藏书楼”收藏人文类书刊,这在当代学者中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第二个超越指的是南湖藏书楼的藏书的“特色”所在,专门辟有“北大版典藏室”和“题签本珍藏室”。第三个超越是指作者在这个物质喧嚣尘上的时代,不建豪宅而建书楼,其精神的难能可贵和超越。当下时代,大多数人孜孜以求的是建造或者购买豪宅,致力于物质的拓展和享受,余三定教授却钟情于书,以一种自觉的人文意识承担起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使命。

湖南自古就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从楚大夫屈原将其足迹和诗歌一起撒在湖南之地开始,湖南就一直以其钟灵毓秀涵养了中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这里有浪漫而又扑朔迷离的楚文化,它不仅仅养育了一个天才的浪漫主义者屈原,也养育了无数的后人。这里有历史渊源颇为久远的湖湘文化,它不仅仅在论“性”说“道”中诞生了一个颇负盛名的湖湘学派,也使一种文化传统得以流传后世。这里更有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书院之一:岳麓书院。清康熙帝在《岳麓书院志》中曾专辟“湖南道统”一节对其进行述说。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下,湖南历代都是英才辈出,涌现出大批著名的湖湘学者,如周敦颐、胡安国、胡宏、张?、唐鉴、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罗泽南等。他们除了在理学上久负盛名之外,在经学、史学、地学、文学等方面都卓有建树。如今的湖南,云集了大批著名学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湖湘文化传统在当代的一种传承。余三定教授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一位,从他的治学到建藏书楼,都体现出一种湖湘学人的学术自觉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在潜心治学之余,还专门修建藏书楼收藏各类图书,这在当代学者中并不多见。在中国古代,由于公共图书服务系统的欠缺,一些江南士族曾有在家中修建藏书楼的传统,当代学者则大多是在家中书房置放自己的图书,像余三定教授这样读书、教书、买书之余,潜心收藏各类图书不仅不多见,还显得极其难能可贵。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湖湘文化传统的影响和传承,而且也看到了一位当代学者自觉传扬中国文化并对其进行当代建构的一种努力。

南湖为洞庭湖的子湖,比起洞庭湖来,虽然名气略微小一些,但是也是风景独具。唐代诗人李白就有诗咏南湖:“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南湖藏书楼”建在美丽的南湖畔,也算兼得天地之灵气与秀色了。余三定教授任职的湖南理工学院环南湖而建,余三定教授在这里为他的学子们讲《我的快乐读书观》,进行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他的多篇文章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文艺报》以及多家社科杂志发表,并多次被《新华文摘》和《作家文摘》等转载,他的著作也让学界每每为之震撼和侧目。可以说,洞庭的气韵、南湖的灵秀以及湖湘文化的智慧在余三定教授这里已经转化为一种当代学者的自觉的文化承担意识和建构意识。《南湖藏书楼》一书中不仅介绍了“南湖藏书楼”的历史,还慧心独具地收录了海内外著名文人学者们如王朝闻、李锐、王蒙、钱谷融、韩少功、王先霈、黄楠森、黄维?、李元洛等人为“南湖藏书楼”所写的文章、书写的题名、题赠的书联和诗以及刻写的印章。一卷《南湖藏书楼》在手,不仅“南湖藏书楼”的过去和现在了然于心,而且还让人在书香墨韵中体验到一种久违了的中国文化的神韵。这里不仅有中国文化的书香传统,更有当代学者的人文情怀。

《南湖藏书楼》,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