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诗歌火红,汪国真是个炙手可热的名字,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80年代,他的诗就以手抄本形式在学生中流传,1990年,《年轻的潮》、《年轻的风》、
然而称他“诗人”已经不再准确。现在的汪国真还是书法家、音乐家。无论是非议还是争议,汪国真毕竟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中留下了不可忽略的一章。今天的汪国真,活在一条诗歌铺就的阳光大道上。
读书报:不论当年还是现在,您的诗歌一直存在争议。
汪国真:我从来就看不上夸夸其谈的言论。如果我按自以为是的言论写诗,一不可能脱颖而出,二我的诗不可能被连续盗版20年,三再版后不可能马上再版。《汪国真经典作品集》5月份出版6月份就加印了。事实胜于雄辩。任何时代,冒充深刻都没用。我不想做这样的人。考验一部文学作品是否有生命力,一是时间二是读者,否则很难说是好作品。20年不是很短的时间。如果作品没有艺术力没有生命力,怎么可能印出来马上再版?
读书报:近几年您很少写诗了。
汪国真:写诗少,主要时间写书法,做音乐。
读书报:网络诗词也很火,您如何看待?您觉得当下的诗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汪国真:我也上网看一些网络诗歌,还是有一些高人,爱好诗歌的人很多。但是总体上诗歌离读者远。我很少关注。写诗的都不关注,普通读者谁关注?报摊上没有诗歌刊物,不是对诗排斥,而是对刊物排斥。
读书报:网络对您有何影响?如何看待网络?
汪国真:我上网主要看新闻,查询资料方便。
读书报:现在的汪国真和20年前相比,有何不同?
汪国真:厚重了。当时的诗歌热是一种写作现象,现在祖国名山大川都有我的书法石刻,绘画在荣宝斋办了展览,音乐方面举办过作品音乐会,也出了很多音乐专辑。
读书报:80年代的汪国真热给您带来什么?20年过去了,您如何看待当年的汪国真热?
汪国真:当年的热潮给后来的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无论书法、绘画和音乐,都得益于汪国真热,诗歌给我带来了很多机遇。
读书报:您觉得自己的诗歌对于诗坛有何贡献?
汪国真:如果说有贡献,我觉得是让更多的读者喜欢上诗歌,对诗歌的普及有贡献。
读书报:《汪国真经典作品集》有多少新作?为什么想到出“经典作品集”?
汪国真:新作占到20%。我的诗集连续20年被盗版,版本达数百种,但一直没有一种真正能全面概括诗歌全貌的图书版本。作家出版社提供了思路,把我前三本诗集合成一集,收入我从事创作以来一直到2009年的诗歌。
读书报:创作这么多年来,您的诗歌风格有变化吗?
汪国真:近一两年有变化,更古典一些。因为常给古诗词谱曲,受到一些影响。我很喜欢古诗词,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古诗词,给古诗词谱的曲更接近流行歌曲,我给自己提的要求是好听、好记、好唱,而这一切都应该是在符合诗意的基础上。
读书报: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诗?最早写作就是现代诗吗?
汪国真:最早写诗是古诗词。上大学时我的字写得很差,想把诗写得尽量短一点,编辑看着不那么烦。《中国青年报》记者到我们学校采访,学校给他们提供了一些资料,其中就有我们中文系编辑的系刊《赤子心》和《长歌诗刊》,他们从里面选了《学校的一天》,刊登在1979年4月12日的《中国青年报》校园生活版。这是我公开发表的第一首诗。
读书报:那个时候发表诗歌,对您有什么影响?是否一时间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汪国真:那时默默无闻,我一出名,同学特别意外,我从来不显山露水。
读书报:练书法为什么从欧阳询的楷书练起?王羲之、怀素、张旭……依次练下来,您对书法的理解和过去有何不同?
汪国真:练的时候我比较了一下,更喜欢秀美、有骨架的书法。书法对我事业的发展和日常生活的意义非常大,通过书法结识了很多朋友,有很强的实用性。
读书报:现在书法界的标准也很混乱,您认为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
汪国真:首先要有传统功底。另外看上去要美。所谓有探索性的书法我不喜欢,没有基本功的我不喜欢。我认为从书法理论上讲,书法应该有出处,写诗也一样,没有文化内涵,没有张力还说是探索,这样类型的诗歌我不喜欢。
读书报:后来怎么想起来用音乐阐释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曲子进入中国音乐学院的教科书?
汪国真:首先我喜欢音乐,音乐的感染力比诗歌强,诗歌相对来讲比较枯燥,音乐表现力丰富。
2000年以后,我开始学习作曲。2003年,出第一个音乐专辑《听悟汪国真》,以后几乎每年都出一个音乐专辑。歌词本身就是诗歌,再加上旋律、乐器、演唱,所以音乐可以涵盖诗歌。我的一首古诗词歌曲入选中国音乐学院教科书,是王淑芬教授编的。
读书报:您的诗歌在《星星诗刊》、《诗刊》等刊物也发表过吧?
汪国真:发过,主要是青年刊物、文摘刊物、妇女刊物把我推出来。这些刊物离读者近,离青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