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9日,是北京景山学校师生永远难忘的日子,全国著名中学特级教师、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优秀教师、北京市东城区优秀党员,他们敬爱的崔孟明校长匆匆走了,年仅59岁。59个春秋,35年教坛生涯,特别是当校长的这十几年,为圆中华现代教育之梦,他耗尽了全部的心血。
4月15日,崔校长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李鹏、乔石、教育部及北京市的领导送了花圈。首都教育界的代表,景山学校的师生代表,闻讯赶来的学生家长等数千人为他送行。
崔孟明曾向记者讲起他与教育的不解之缘。他1939年出生在香港。1958年,他从广州广雅中学毕业,本来要被保送到中山医学院。可当他走进接待室要见医学院招办人员时,一位女同志劈头便问他:“你想到首都北京上学吗?北京师范大学欢迎你,那是人民教师的摇篮!”不知怎么搞的,他禁不住一种内心的冲动,脱口而出:“我去!”就这样,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竟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做老师要做最好的,做校长也要做最好的。”这是他选择教育后的人生信条。
他教了29年化学课,当过多年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在任教师期间,他坚持教改试验,经过苦心的研究与实践,悟出了知识是有结构的,认识也是有结构的,非智力因素也参与结构,这三种结构“集合”,就是教学的结构。他总结提出了“化学单元结构教学法”,为学生的认知找到了科学的途径。1981年和1985年,他先后在香港大学举行的国际理科教育会议上,宣读了《论化学单元结构教学法》论文,引起了国外专家学者们的关注。这一教学法已在国内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推广。
崔孟明认为搞现代化教育,真正的贫困是观念和思想上的贫困。作为一校之长,如果思想僵化,没有自己的、符合实际的办学思想,那这所学校就不能前进。搞21世纪的办学模式,是前人未走过的道路,缺乏可借鉴的经验,而且还没有干,就有许多看法和争论。
崔孟明常说,他的治学法宝是辩证法。他有几个结合。
第一个是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与活跃学术相结合。他认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办学之魂。与此同时,他坚持学术民主,这是学校素质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第二个是普及与提高、面向全体与培养英才相结合。他鲜明地提出,我们是办“平民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但是,我们要面向现代化,就要创造条件,办高层次、高水平的教育。我们不层层淘汰学生,不层层择优,德、智、体、美、劳课程全开齐,坚决制止“考什么,学什么”,让所有的孩子都要得到发展。要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因材施教,要“拔尖”,甚至某些课程落后的学生在他的强项上应当拔尖,这样各类学生都可以成为英才。
第三个是学校教育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结合。景山学校全部的教育教学,都有严格的规范。但是,他认为标准化,只体现了共性,个性、特长、特色,是非标准化的。出人才,不是出零件,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子的。因此,他鼓励师生要有创建,培养自己的特长,形成风格。
第四个是严谨治学与开放教育结合。他主张严之有理,严之有格,严之有度。同时主张对学生实行开放教育,让孩子接触外界,学校则注意正确的引导。
第五个是硬件和软件结合。办现代化的学校,必须有过得硬的硬件,如一流的实验室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同时要有配套的软件,录像带、视盘、软盘等不可少。还要有广义的软件,如技术、资料、情报、经验、好的教案、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六个是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产业结合。他认为学校应当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这是校长的“主旋律”,为了保证这个“主旋律”,开动学校的产业,搞好经济,投入教育,这是校长的本分和职责。于是,他组织学校大量开发教育产业,组织了专门的产业队伍,组成了若干共建和协作单位,这些都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他先后请教了100多位专家学者,包括政治家、科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等,1993年,景山学校隆重纪念“三个面向”题词十周年的时候,终于确定了景山学校21世纪的办学模式:“以三个面向为总方针,继承、借鉴、创新,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从小到大一条龙,人脑加电脑加网络”。这个模式已成为景山学校全体师生的奋斗目标。
“学习,学习,再学习”,崔校长说这是他的人生座右铭。白天,工作繁忙,就深夜加班加点学。他看了大量电教和电脑方面的图书,向专家和技术人员请教,经过近一年的苦学苦练,他在教职员工中较早地能运用电脑写讲稿,写报告,储存资料,进行远程通信,传真、发电子邮件和利用网络进行一般的国内外资料索引和网络对话;可以进行软盘、光盘、液晶投影等多媒体技术运作。他曾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香港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作为校长,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关心教职工的长远利益,使他们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他努力创造条件,为广大教职工提供学习、进修、研修、考察的机会。这些年来,全校教职工260多名,完成大学本科学历进修的30名,进行研究生课程进修的22名,出国培训、考察的48名,获得40岁以下破格晋升中学高级职称的15名。
景山学校的改革试验,现代化建设,祖国的教育事业,他无不挂在心上。多年来,他没有休过寒暑假,双休日也不属于他和他的家庭。他的行动准则是“革命加拼命”。他的头发累白了。一些朋友劝他:“你的年纪不轻了,不能这么玩命了!”他总是微笑着说:“没办法,苦,累,我认了。”学校的巨大变化就是对他的最好补偿。
他出生在香港,许多亲人在海外。一直有人拉他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地办现代化的华人学校。但是,几十年祖国教育事业已经把他铸造成了一个离不开祖国、离不开祖国教育事业的人。他有一个愿望,祖国的人口多,不富裕,教育的现代化也差得很远。如果中国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改变这个面貌,创造出一个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好的、更现代化的学校,培养出比他们好得多的英才,这辈子活得有价值。
他任校长14年,现在景山学校面貌令世人瞩目:世界一流的设施,高档次的智能大楼,国际水平的校园信息高速公路、现代化的多功能厅、阶梯教室、电视演播中心,再加上一支结构较合理、正向现代化教育目标前进的教师队伍,已初步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学校。崔孟明毕生追求的“圆中华现代教育之梦”,已初步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