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4月中旬在河南省采访时获悉,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全国义务教育规模最大的省份,该省把“两基”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7年投入643亿元,新建中小学校舍2788.4万平方米,小学入学率达99.84%,中学入学率达98.17%,实现了“两基”达标。国家督学督导调研组前不久在该省调研时称赞该省“两基”工作“取得重大的、值得永载史册的成绩”。
据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马振海介绍,最新人口统计显示,河南人口达到9500万,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其经济总量虽居全国第五位,人均却居第19位;全省158个县市区,其中34个是国家和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省的25%。经济薄弱,基础教育同样薄弱。1993年全省初中入学率仅为68.6%,初中教师达标率全国倒数第一。
经济薄弱的人口大省如何实现全国最大规模的义务教育?河南省把“两基”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放在教育的重中之重地位来抓。1993年起,政府部门层层下达初中入学指标,主管教育的副省长与各市政府年年签订“两基”目标责任书;省政府成立“两基”工作领导小组;颁布“两基”工作验收标准和办法,并成立了由副省长任团长的“两基”验收团。一场“两基”攻坚战在中州大地展开。
抓“两基”的根本在强化政府行为。河南从省到乡层层明确政府的责任和任务,每个县都把抓“两基”列为一把手工程。焦作市委、市政府领导率领各县市和乡镇一把手4次到上海等地学习“普九”先进经验;分管教育的副市长1年中跑了20多个乡镇,240多所学校。政府重视使“两基”工作进展顺利。
“两基”的基础是投入。河南省充分发挥国拨教育经费主渠道作用,7年中全省国拨教育经费327亿元,财政增收的大部分钱都用在教育上:1997年财政增收1.2亿元,9000万元给了教育;2000年省财政增收2.4亿元,其中又给教育1.2亿元;1999年,省委、省政府又作出决定,每年教育投入必须保证增长1.5%。与此同时,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经费,7年集资达318亿元。焦作市3年集资7亿元,校舍面貌焕然一新。
为使适龄儿童不因贫困失学,该省财政拨款2000万元,帮助120个县市建立“扶持贫困家庭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专项基金”,上万名中小学生受到资助。
贫困地区抓“两基”的精神尤为可嘉。原信阳地区1市9县,9个县全是贫困县。1995年,该地区争取到世行贷款和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资助款,两个项目都需配套资金。该地区明确规定,没有落实配套资金的地方不准盖办公楼,不准买小汽车。光山县几套班子全在70年代的办公楼里办公,连个空调也不买,省下钱办教育;信阳县李家寨是风景区,县里拨给100万元买小车和建办公楼,镇里却用这笔钱建初中教学楼。该地区节衣缩食募集到3.62亿元资金,建起了中小学教学楼2800多所,1998年提前通过“两基”验收。
“两基”的关键是师资。面对1992年全省初中教师合格率仅68%的现状,该省采取倾斜政策,加大投入,扩大师范院校招生规模,加大在职教师培训力度。焦作市1992年初中教师合格率为全省倒数第一,被亮了黄牌。该市知耻而后勇,加大教师培养和培训力度,到1999年合格率跃居全省第一位。目前该省初中教师的合格率全部达标。
河南省十分珍惜有限的教育投入,在实施“两基”过程中,力求教育投入的最大效益,多年来坚持对校网进行合理布局,避免了“穷折腾”。
省长李克强提出,要把河南的人口包袱变成劳动力的优质资源,关键在基础教育。这一目标已在河南初见成效,去年,东部一些高科技企业纷纷到河南发展,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河南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