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7日电中国科协今天公布了“2000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与1998年比,我国青少年对脑科学的认知有了明显提高,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和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比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与此同时,我国家庭、学术和社会等教育主体也朝着有益于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方向变化。
这项活动,由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发起,调查对象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1800名大中学生。继1998年首次调查后,这是第二次进行调查。
据介绍,与1998年相比,青少年对脑科学(包括创造性思维)的认知有了明显提高。这首先反映在问及5项有关大脑科学知识的内容时,对5项内容全部“了解”的被调查者,已从8.8%上升为12.6%,增长了3.8个百分点。专家认为,我国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的被调查者,已从占被调查者的14.9%上升为20%。
创造性人才应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康的人格,以及强烈的创造动机、创造情感。调查显示,与1998年比,自认同时具有“自信心与合作性”、“兴趣与好奇心”、“怀疑精神”、“意志力和进取精神”的被调查者,即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青少年,已从4.7%上升为11%。
在实施创造发明的过程中,认同率最高的因素分别为好奇与兴趣、自信心、恒心、毅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青少年对发明创造的态度怎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创造发明对社会、个人有极重要的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创造能力是人人具有的潜在能力,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能力”等认识的认同率在下降。这说明,在创造、发明与个人的关系上,持消极态度的人数也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