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晏家(左二)组织班组工人研究如何改造老设备。新华社记者张小龙/摄
4月23日,中共辽宁省委作出决定,授予鞍钢化工总厂二炼焦车间焦筛班班长李晏家同志“新时代的好工人”称号,并在全省广泛开展向李晏家同志学习活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来到鞍钢,看望慰问李晏家及其所在班组的全体职工。闻世震深情地说:辽宁老工业基地基本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国有企业实现改革与脱困的阶段性目标,是因为我们拥有一支以李晏家为代表的优秀工人阶级队伍。
李晏家获得这样的褒奖是当之无愧的,多年来他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工作,不仅有踏实苦干的工作精神,更有着精湛的技术。
1999年12月,鞍钢集团首次授予48位技术专家荣誉称号。获得这一殊荣的专家中,李晏家是唯一的工人技术专家。
翻开李晏家的技术创新成果一览表,密密麻麻地排了一大串,有54项。这些成果为企业创效益2800万元。在授予荣誉称号的鞍钢技术创新大会上,鞍钢党委书记紧紧握住李晏家的手说:你是鞍钢工人的骄傲!
李晏家曾在农村插队,度过了4年知青生涯。1975年,他分配到鞍钢化工总厂二炼焦车间当上了钳工。从1977年开始,李晏家20多年坚持不懈地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他参加了业余高中补习
班和钳工初、中、高级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机械制图》、《钳工工艺》、《公差与配合》等30余门专业课程。以前,他家里条件差,一家三口住一间不足13平方米的小屋,除了书架和床之外,屋里只能放下一张书桌。他把这唯一的一张书桌让给了正在上学的儿子,自己在不足2平方米的走廊,用一个旧皮箱、一块旧木板和一个铁架子搭制了一个简易读书台。多少个夜晚,李晏家就是在这个读书台上看书、绘图。
多年的勤奋学习和刻苦实践,使李晏家掌握了一身过硬的本领。钳、铆、电、焊等技艺他样样精通,设备出了故障,只要他听一听,摸一摸,看一看,便知道毛病出在哪里。在鞍钢公司举办的技术竞赛中,李晏家多次荣获“技术状元”和“技术能手”称号。他于1992年考取了钳工助理技师,1997年晋升为钳工技师。
鞍钢化工总厂是一个有8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不少设备都在超期服役。李晏家自觉投身于技术创新、设备改造的战场,在做好本职工作,搞好设备检修维护的同时,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上。
炼焦生产的主要设备——滚动筛运行了几十年,陈旧落后,经常发生故障,维修的劳动强度大,且每年的维修费用需上百万元。李晏家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他与几个助手一道,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总结多年技术改造的经验,提出把滚动筛改为篦条筛的想法。为了掌握准确数据,李晏家站在热气蒸腾的溜槽旁,打开溜子盖,把头伸进去,迎着呼呼喷出的焦粉观察焦炭的下落情况,时常被熏得头晕目眩。在选择筛条的材质上,他和班里工人进行了多次试验,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当他们将改造后的篦条式焦筛推到现场试验时,倾泻而下的焦炭并没有按预想的那样顺利筛分,顷刻间堆成一座小山,试验受到挫折。但李晏家不气馁,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重新调整各种数据。厂领导给他大力支持,批准他和攻关小组的成员到外地同行业学习考察,继续攻关。在进行了190多次试验后,铸石篦条筛终于研制成功。当焦炭顺利、均匀地筛分时,李晏家和工友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项技术使检修更换极为方便,大块焦率由73%提高到78%,年可多创利88万元。全厂五个炼焦车间推广这项革新成果后,每年创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
可调式铸石条筛试验成功后,李晏家改造设备搞革新的劲头更足了。不久,他又把目光瞄准在增面辊的改制上。他在检修维护设备时发现,皮带运输机上的支撑滚动设备钢质增面辊,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下运转,腐蚀和磨损严重,平均寿命仅为一年。而作为车间的主体设备,12条皮带运输机一年需更换24个增面辊,费用很大。李晏家决心攻克这个难关,降低生产成本。一天下班时,李晏家骑车回家,由于路滑,重重摔了一跤。一直冥思苦想改造增面辊的李晏家从中产生了灵感:增面辊的“病根”就是钢质材料不耐磨,如果将钢质增面辊做成皮辊,就不易磨损。
他忘记了疼痛,骑上车调头就往厂里赶。在库房里,他一个人盯着增面辊想了许久,不断地测量、计算着,很晚才回家。第二天,李晏家动员班组工人就地取材,把车间的废旧皮带切成一片一片橡胶圈,再经过组合加工成橡胶辊,试用效果很好。从此,车间再也没有到工厂备品库领过一台钢质增面辊,仅备件费每年就节省40万元。此项革新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李晏家搞技术革新年年都有新项目,年年都有新成果。他研制的简易机械手,使工人们在地面便可以轻便地安装拆卸5米多高的钢绳;他改制的滚动筛牙板,延长使用寿命70倍,年创效益30多万元;他对皮带机尾的溜槽改进,减少备件磨损,延长皮带使用寿命。2000年,李晏家又搞成了大块焦仓等4个改造项目。今年,他又对振动筛、装罐布料器等6个项目进行攻关。李晏家技术好出了名,很多人都想高薪聘请他。他的一个表弟办了机械加工厂,几次请他,说合伙也行,业余指导也行,可李晏家就是不去。李晏家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化工总厂的工人,我的技术、时间都是属于党的,属于企业的。哪头大,哪头小,我能分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