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苏让高雅艺术进校园

70多所高校组建了大学生艺术团,今年以来,已有2000多名中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观看了名著名剧——
2001-05-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王金福 我有话说

近来在南京市的大中小学出现了一种新的景象:许多大学生纷纷组建艺术团队,排演中外古典名剧,有的被请到社会上演出,有的被请到了国外,一些高水平的音乐会受到知名艺术家的赞赏。一些中小学将语文课堂搬到了剧院,请名家、名角以演出的方式授课。据统计,江苏全省70多所高校全部组建了大学生艺术团。近两年来,该省教育厅组织国内外著名艺术团体深入高校演出、讲学141场次,15万多名学生参与并接受了高雅艺术教育。南京九中、十一中、五十中等十多所中学更是别开生面地把语文课堂搬到了江苏省昆剧院,直观地学习《窦娥冤》、《牡丹亭》等一些课本里的内容。从今年年初至今,已经有2000多名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这些名著名剧。

高雅艺术应从学生抓起

江苏省的具体做法是:在大学开设艺术讲座课,如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每周都有“人文艺术讲座”、“艺术演示会”,学生参加艺术讲座不仅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同时参加艺术讲座算学生的必修学分。对高雅艺术,从前大多同学认为是“雾里看花”,不了解艺术背景,被动地参与,这样也就没有热情投入到高雅艺术的欣赏中去,以致有的学生形容参加高雅艺术讲座是“傻听瞎看,最后大脑全乱”。而在推行“高雅艺术进校园”之后,不仅仅是让学生听“高雅”,重要的是让学生演“高雅”——这也成为学生最乐于参加的课外实践课。在南京大学,《雷雨》中的一个配角竟然有87人竞争参演。以前在中小学,“男武侠、女琼瑶、不男不女看三毛”是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形象描述,如何把这种对俗文化的热情引向对高雅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自觉参与到高雅艺术中,南京九中让学生自己找资料,课堂上由学生自己做主人,把课堂搬到剧院、音乐剧场,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在《沃尔塔瓦河》、《蓝色多瑙河》、《梁祝》、《梅花三弄》等中外名曲中,由学生独唱、吹拉、敲击、伴舞,使学生体会学习和欣赏的愉悦,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

高雅艺术在校园成为“常青树”

江苏省在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最意想不到的是,一场音乐会在一个学校上演多次,仍然是观众爆满。一位名家的演讲,中场休息的时间都会有许多挚爱者来咨询提问,高雅艺术真正折射出应有的魅力。在南京大学盛中国的演奏会上,演出现场盛况连他自己都始料未及,不仅南京大学的学生,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即便远在郊区的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也赶来观看演出,因为人数太多,连演三场才得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在江苏的中小学,铿锵激昂的《金蛇狂舞》、委婉动听的《茉莉飘香》以及《高山流水》、《二泉映月》……都是从三四年级的学生手中奏出。高雅艺术进校园,不仅强化了美育教育,同时使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操得到协调发展。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在与苏州小学生同台演奏后激动地说:“在这里,真正看到了民族音乐的希望,高雅艺术在这里是常青的。”

高雅艺术进校园推进了素质教育

在“减负”之后,许多孩子热衷于电子游戏,课堂外讨论最多的是游戏的最新花样。而学生对于一些高雅艺术知之甚少,曾有一所学校对100名学生进行了测验,古典民乐《平湖秋月》只有4人听得出,有的竟然说从没听过。从前,高雅艺术在部分同学看来不过是附庸风雅之物,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得不到提高。如何才能让学生对高雅艺术知之深、爱之切,过去该省一直找不到有效的方式。

现在,江苏省教育系统把高雅艺术“送进”校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走近高雅艺术。从参与到参加再到学生自己组织,学生对欣赏高雅艺术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校园的文化氛围得到了改善,文化品位得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了挪移,文化素质教育获得新的载体。曾一度走红的流行音乐、先锋派艺术在南京的高校中越来越没有市场。一次,一个知名度很大的港台“大腕”来南京举行个人演唱会,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两所学校总共卖出12张票。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一次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广大学生蜂拥而至,台上台下人声鼎沸,蔚为壮观。“引进高雅艺术,推动素质教育”成为江苏教育界新的教育方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