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人事制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经过两年多的试点,自今年开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正式启动。
只有取得了教师资格,才有权面对学生拿起教鞭站在讲台上。教师作为一项职业,第一次闪烁起竞争的光彩。
很多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教师资格认证,说明围绕教师这个职业,出现了竞争,教师的“含金量”增加了。可以说,教育地位的改善、教师职业形象的提高,是教师资格认证的前提条件。
中国教师“青黄不接”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一位中学校长说:几年前轻易就可以踏进学校大门的人,现在就进不来了,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达不到作教师的资格。
有竞争才有优化。北京一中校长王晋堂说,教师资格制度作为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可以保证教师队伍达到基本的素质要求,对新世纪的教师在师德、文化素质、教学水平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北京外事职业高中迟铭校长也认为,教师是国家人才培养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师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教育水平、人才素质、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对教师进行资格认定,无疑能够优化教师队伍,对于学校来讲,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的重要条件。
资格认定制度使在校教师感受到了压力。焦老师是北京福州馆小学的一名音乐教师,她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还是不敢放松学习,她和她的同事们对资格认定这项制度非常欢迎,这种压力已经变成了他们自觉学习的动力。
曾几何时,“教育口”是一扇紧闭的大门。为了稳定当时的教师队伍,很多职位的公开招聘、招考都不允许教师参加。“想进的进不来,想出的出不去”,教育口成了拒绝人才流动的“围城”。
资格认证打破了这座“围城”。黑龙江省教育厅今年将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持资格证书上岗制度,并同时开始在全社会实行公开招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不同行业的人均可报考。持有资格证书者可受聘于各个中小学校,而无资格证书的教师不能上岗。
南京市今年首次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实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同时,改革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机制。从今年起逐步从计划分配过渡到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通过人才市场每年吸引50名以上具有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新录用教师的人事关系由人才服务机构代理,聘用合同期满未被续聘者,直接通过市场配置机制推荐再就业。
北京市早在几年前就开展了教师资格认证试点。打开大门的结果是,更优秀的人才走上了讲台,不适合作教师的学校也不再强作挽留。
北京五中原校长吴昌顺告诉记者,几年前,五中聘过一位博士,几年下来,给学校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博士进中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和思维,”吴昌顺说,“中学有了第一位博士,就会有第二位、第三位。”
建立教师资格制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教师资格制度的实行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
北京市芳草地小学的张泉书记告诉记者,虽然我们的资格认证工作开展得时间不长,但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进行了资格认定后,老师们在工作态度、教学水平上都有了进步。该校一位美术教师在转为人事干部后还继续学习,获得了大学本科学历,英语也过了四级。
教师资格制度在实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位校长曾向记者表示,教师资格制度的实质在于择优上岗,如何防止资格认定流于形式,还需积极探索。一些接受采访的中学教师告诉记者,资格认证过程中,几乎所有在职教师都“自然过渡”了,教师们、特别是老教师,感受不到什么压力。相对而言,倒是职称评定要重要得多了。大家认为,教师资格制度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只有与教师聘任制等其他管理制度相衔接,才能形成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