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塑造大都市文化形象

2001-05-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陈建强 我有话说

连日来,《沽上春韵》那欢快的旋律在津城各处的“文化广场”奏响,悦耳的琴声在音乐会场、在街心公园、在里巷院落飞扬。在“海河之春”音乐节一个月的时间里,集中举办的12台音乐会演出和12项音乐文化活动,让天津浸润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保铭。

记者:本届“海河之春”音乐节引起人们普遍关注。作为本届音乐节组委会主任,请您谈谈举办这次活动的主导思想。

罗保铭:高雅艺术、音乐文化对于塑造一个城市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是大都市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市委书记张立昌为本届音乐节的题词“提高文化品位,展示都市风采”,讲出了举办本届音乐节的主旨。天津提出要“抢抓机遇,跨越式发展”,把“提高群众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文化品位”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新三件事”。全市各条战线都在为实现市委的工作目标而加倍努力。组织本届“海河之春”音乐节,是我们宣传文化系统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挖掘整合宣传文化资源,创造天津文化品牌的全局性部署。我们的目标是抢占文化制高点,用大规模、高品位、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来包装我们这座城市,塑造现代大都市的文化形象,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记者:今年的“海河之春”音乐节与往届相比有哪些特色?

罗保铭:本届音乐节显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主调鲜明。音乐节以高雅艺术为坐标,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丰富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的,体现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昂扬向上的主旋律,为新世纪第一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奋发向上的文化环境。二是大胆采用市场运作方式。音乐节不仅给群众带来文化的陶冶,艺术的享受,同时还为企业搭建舞台,提供商机。本届音乐节采取市场融资、广告公司代理、分场承包等多种市场化手段,争取企业的支持,同时又通过音乐节的品牌效应和广泛影响,宣传企业形象,为企业服好务。三是高雅艺术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音乐节的各项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气氛,12场演出精英荟萃,明星云集;12项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参与面广,把老百姓都吸引过来,形成音乐的盛会。同时,音乐节既有文艺演出,又有理论探讨,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的项目设计都结合了都市生活的特点,不论是大型宣传日活动、“欢乐节拍”少儿迪斯科,还是音乐知识读物,都直接面对市民。

记者:以本届音乐节为契机,天津开始了确立城市文化优势的远征。据了解,天津市今年安排了一系列文化活动的“重头戏”,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

罗保铭:我们今年设计策划了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先是在2—3月份组织了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央电视台搭台,我们唱戏;接着就是4—5月份的“海河之春”音乐节;我们还将邀请全国五大芭蕾舞团齐聚津门,举办“渤海夏季风”中国芭蕾精粹展示活动;7月我们要举办纪念建党80周年的各项多层次文艺活动;8月份举办华夏未来少儿艺术节;9—10月份是首届中国天津国际杂技滑稽艺术节,10月初举办首届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11月份邀请心连心艺术团来津演出等等,可谓高潮迭起,贯穿全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