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熊,水文地质学家,浙江上虞人,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地质系。他长期负责地矿部水文地质的科技工作,80年代以来致力于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0余篇,先后获得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水的供需矛盾也日趋尖锐化。特别在城市地区,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工业发达,所以城市水资源紧张也更为突出。
据70年代的统计,全国年总消耗水量为4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占88%、工业占10%、生活用水仅占1.5%。由此可见,农业是最大用水户,工业其次,而生活用水所占比例最小。90年代我国总用水量已超过5000亿立方米,生活用水由1.5%增长到5%。但就全球而言,我国生活用水所占比例仍属最低水平。一般工业城市,工业用水约占50%—70%,生活用水及郊区农业分别约占10%和20%。越是发达国家,生活用水所占比例也越大。
就水质要求而言,人类生活饮用水对水质要求最高,工业其次,农业用水要求最低。
但就用水的经济效益而言,工业最高,农业次之,生活用水最低。因而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把工业用水放在第一位,农业其次,生活饮用水放到最后一位。因此尽管饮用水用水量所占比例最小,却往往被工业用水所挤掉,甚至被农业用水所挤掉。
例如天津解放前用海河的水,不论是城市生活用水或工业用水,都从无缺水之虞。解放后海河上游修了许多水库,水库的水大部分被农业灌溉所占用,加上下游水质严重恶化,无法再加利用,农业占用了城市用水。因而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天津市民只能饮用水质很差略带咸味取自滨海水库的水。天津市水质较好的地下水又主要被工业用水所占用。80年代天津市在宝坻开发了一个以利用地下水为主的新水源地,水量丰富,水质十分优良,如果作为饮用水,至少可满足30万居民的需求,但这个水源地却被一个化纤厂作为工业用水所占用了。此类实例不胜枚举。
“三废”污染是危害人体健康、破坏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国年污水排放量达355亿立方米,80%的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海,大部分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四、五类水约占河段的40%~60%,城市沿江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对水资源造成极大威胁。长江三角洲平原河网密布,分布很多大中城市,长期来均以河水、湖水作为供水水源。由于地表水体严重污染,被迫开发地下水,造成严重超采,并形成大面积地面沉降,导致巨大经济损失。
大多数城市的地下水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就以北京而论,三氮污染的面积已超过200平方公里,水的硬度升高,水质硬化现象也十分严重,导致部分水厂减产或停产。
目前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已普遍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并正在加强污水治理,实现污水资源化。但对固体废物造成的污染,尚未予以足够重视。据统计,全国每年排放的固体废物共达5亿吨,历年积存的垃圾已达720亿吨,成为城市重要的污染源。每年都有大量垃圾污染事故发生,仅1990年就发生严重污染事故100多起。北京市四周就被城市垃圾所包围,被称为垃圾长城。近年来已开始实行人工填埋垃圾,但因不重视填埋场的勘察设计,工程质量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垃圾填埋场周围的地下水均严重恶化。此外,由工业废气所形成的酸雨及其造成的酸污染,也不容忽视。我国的酸雨灾害正在迅速蔓延,特别是中南、西南地区尤为严重,不仅导致水质酸化,而且对农作物或水产养殖业等,都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保障人体健康,城市生活用水、工业与农业用水,必须统一规划,优先保证把优质水作为饮用水水源,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