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县是个有11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且95%是农村人口。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该县的领导干部在驻村入户为群众办实事中,发现摆在大家面前最紧迫的工作是如何解决农民增收这个难题。那么该县又是如何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呢?他们的答案是:以“三创(即思想创新、机制创新、民间经济组织创新),三为(为农民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农业服务)”活动为载体,虚功实做。
莆田县委书记陈金扬在基层调研中发现有些干部,尤其是少数乡镇的第一把手,对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学教”活动抓得太紧、太认真,将影响到其他的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
“有这种认识的,说明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还不够,理解不透。‘学教’活动与抓经济工作并没有矛盾,‘三个代表’实际上就是基层干部工作的‘指南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宝’,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武器’,大家只有静下心来学习,结合实际思考问题,才会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三讲”教育中受到较大启发的陈金扬,每到一个乡镇就向广大基层干部宣传这个观点,校准大家的“视力”,统一全县的认识。为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在农村得到落实,莆田县还根据本县经济发展的现状,适时地出台了《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三创三为”活动的通知》。即:思想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民间经济组织),为农民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农业服务,并以此作为该县“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的载体,虚功实做。
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广大群众增收、得实惠,关键在于培育农民的创新意识。而要使农民有创新意识,干部必须先有思想创新。莆田县的“三创三为”载体,意在避免干部讲得天花乱坠,群众也不会“买账”的现象,真正达到“三个代表”学教的要求。
南日是个海岛镇,其水产收入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73%。该镇鼓励广大干部参股发展水产业。万峰村党支书黄志顺与村主任合股创办了10万粒规模的鲍鱼养殖场,此举对该村实施股份制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岩下村过去因村班子不团结,村党支书带头上访,后来在镇里的帮助下,合股创办了年出栏数千头的大型养猪场,在村里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如今这个村班子团结,“上访头”变成了“致富头”,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也提高了。镇党委书记林国熙说:“这就是换脑不换人的魅力所在”。
在这次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对莆田县“三创三为”载体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新度镇党委书记谢珍裕。他说“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给新度人提供了一个培育新鲜事物的土壤。该镇是全国有名的“禽苗之乡”,可其孵化因是单家独户进行的,难以抗争市场的激烈竞争。为此,在“学教”期间,该镇成立了莆田禽苗同业商会,组成禽苗业“航空母舰”,使农民增强了竞争意识。看到农民们在“学教”活动中得到了实惠,连德国来的番鸭禽苗专家雅各比、蔬菜专家施特克两位“洋博士”都说:“中国共产党抓‘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抓对了!”
当前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可中心工作只有一项,那就是经济发展。放在莆田县这个农村人口大县来说,就是要冲破“肠梗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莆田县以“三创三为”为载体,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提出的目标迈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说起莆田县华亭的龙眼无人不知,其名声享誉大江南北,龙眼成为当地广大群众重要的经济收入之一。近年来龙眼冲梢严重,造成龙眼大面积减产。如何为农民服务?华亭镇首先想到的是科技。年初,他们多次请来了果树、植保专家进行“把脉”,开“药方”,在果树下传授技术,以增强广大果农的科技兴果的意识。镇里结合“学教”,以“三创三为”为载体,全体干部驻村入户,配合农技人员进行实地指导,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龙眼现蕾抽穗期“促控保”成为干部、果农的重点工作。镇政府还免费为果农提供促花肥、促花素等。目前,全镇60%以上的龙眼树形成花穗,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好气象。
要使农民增收,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跑好“龙套”,把“服务台”向农村前移。这也是莆田县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性工作,有关涉农部门紧扣“三创三为”这个载体,着重做好3件事:一是进行有序的产业结构调整。江口镇原先也是个农业大镇,如今变成莆田县外向型经济大镇。二是进行有序的劳动力转移。莆田县现有劳动力人口44.1万人,人多地少,为此,该县把大量剩余劳动力向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农业综合开发、庭院手工业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至今全县共转移劳动力31.6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71.79%。三是进行有序的种植结构调整。
正因为莆田县找准载体,虚功实做,将提高农民增收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点工作来抓,把党委政府的工作职能向前移位,使该县“十五”开局年春意葱茏,捷报频传。第一季度全县财政收入达1.5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8.12%;今年头季度该县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172元,同比增长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