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外来工撑起一方天

2001-05-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樊云芳 丁炳昌 我有话说

海南省唯一的一个绢花、塑料花集贸市场,是“五一”长假期间海口市最热闹的场所之一。这个在荒草地上建起来的“外来工之家”,不到4年竟发展成了海南省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市场,这是当初的创办者们也没有料到的。

记者漫步在这个五彩缤纷的花的海洋里,目睹着购销两旺的红火场面,“观摩”了一些业主摆放着全套家电的家,很难想象3年多前这里是一片老鼠横行荒草地,更难想象这些业主当年离乡背井赤手空拳来到这座城市,求职无门、饥寒交迫时的“盲流”样儿。

“要不是政府派杨主任办起了‘外来工之家’,为我们外来工撑起一方天,我们恐怕难得有今天。”现已拥有3个摊位的业主黄德和这样开始了他的介绍。5年前,他们兄妹二人从四川农村来到海口,租了一个2.5平方米的小板棚,既是“铺面”又是“仓库”,夜晚席地而睡又是“卧室”,天天吃煮白菜,下雨了就洗“淋浴”。是“外来工之家”为他们提供了租价低廉的铺面和住房,兄妹俩在这里摆开了海口市第一个绢花铺,今天,已“一花引来百花开”,这兄妹俩已成了海南省这个新兴市场的“大户”,还把一家8口人都从老家接来定居了。

黄德和说的“杨主任”是海口市新华区政法委副书记、综合治理办主任杨来清。1997年年中,他在老城的棚窝区走访了80多个外来工的“家”,接触了从研究生到农村流浪汉各个层次的人。一个新的思路渐渐形成:把外来工一概看成“盲流”是认识上的误区,对外来工,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服务的重点一是引导求职,二是帮助安居。政府只有提供热情的服务,才能化解而不是激化矛盾,变社会治安中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既稳定社会秩序,又为大特区的建设吸引到更多的优质劳务。

1997年11月,海口市博爱南路一块被一家企业买走但多年没有开发的土地上,一人高的荒草被铲平,搭起了一排排铺面和简易住房,27日,正式挂牌成立了新华区“外来工之家”。“外来工之家”的投资者就是新华区政府的干部职工和几百名联防队员,你五百他一千地凑了14万元,杨来清一个人出了3万元。“当时冒着极大的风险啊,谁知道搞得好搞不好?万一收不回来也只好当作扔到水里了。”杨来清对记者说。

“外来工之家”低廉的租金以及“您为特区贡献,特区为您服务”的鲜明口号,很快吸引了300多名外来工前来安家。当年春节这里摆开了212个摊位,“外来工之家”从厂家直接组织糖果等货源,按出厂价交外来工代销。新华区原区长谢文明大年夜来到这里,和外来工们一起包饺子吃火锅过年。

“外来工之家”还为外来工提供法律援助,帮助解决劳务纠纷,维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张建红等12名民工被澄迈县一老板招工至老城镇做工,该老板在工程结束后不但拒发工资,还纠集当地烂仔扣下他们的身份证。张建红等回海口向“外来工之家”求助,“外来工之家”即派人多次赴澄迈交涉,终于为民工讨回了工资和身份证。成立至今,“外来工之家”出面交涉、排解此类劳务纠纷几十起。

“外来工之家”还是民工的“服务队”。甘肃一个拉二胡的流浪艺人陈和生找到“外来工之家”时已身无分文,饿得面露菜色。“外来工之家”为他买了棉被、床,安排食宿,并积极为他联系到龙昆南路火锅大排档卖艺。据“外来工之家”的负责人刘鹏介绍,3年多来,“外来工之家”已义务帮助400多名外来民工走上工作岗位,钟点工更是不计其数。

从办五花八门的杂货店、茶园、酒店,到发展成现在海南省唯一一个辐射全省的绢花、塑料花批发市场,“外来工之家”一直在不倦地探索一条“治安综合治理”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对外来工实行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子。有情操作、低偿服务,这一革新举措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