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张家港市,为了缩小城区与农村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的落差,提高城市文明整体程度,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深化精神文明的创建,该市提出了“用城市眼光抓农村,用市民眼光抓农民”新概念,原来只针对城市的“社区”概念被融入“城乡一体文明”的建设之中,把城市的环境标准、服务方式和教育理念引入农村。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农民追求的美好生活,当这一切都已成为现实后,农民们渴望拥有城市人才有的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
早在1995年,永联村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建成了学校、卫生院、农贸市场等相关公益设施,使社区服务中心初现雏形。如今,永联人都搬进了宽敞明亮、整齐划一的居民小区,这些小区里的农民要是碰上下雨屋漏、下水道不通、头疼脑热,只要拨通社区服务热线电话,就会有人上门解决问题。曾经有农民为没处办丧事发愁,便民中心就专门辟出一个地方办丧事,类似于城里的“殡仪馆”,不但方便了群众,还有效地杜绝了封建迷信活动。
一组数字可以看出永联村群众通过社区建设得到的实惠:村里投入30万元,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投入200万元,建设了两个秸秆气化站,每户每天只收取0.5元;全村每户安装了磁卡式电表,方便缴费;厂区集镇绿化达100%;村里拥有一个千人座位的影剧院,两个集贸市场,一个农行办事处,一个110接警站,10多栋老年公寓……
建设“村在林中,人在花中”的绿色居住环境,是前溪巷村创建文明社区的一大特色。从1995年起,他们就按照“推窗见绿茵,开门闻花香”的规划,分步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先后种植花卉树木100多种、8万余株,绿化面积达264000平方米,全村3000名常住人口,人均占有绿化面积80多平方米。如今,全村6个文明示范小区连成一片,园中有村,村中有林,形成了一个花园式的社区。
前溪巷人把创建绿色社区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从去年开始,他们投入60万元建成了150亩绿化示范基地,今年又投资扩建了80亩绿化基地。该村党支部书记介绍,栽种苗木效益可观,三年后平均每亩可获净收益7000元,村里打算把这笔收入的大部分再用于绿化美化工程,形成良性互动。
前溪巷村已连续5年保持了无刑事案件、无违法乱纪、无重大民事纠纷的良好社会环境,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十佳村”、“苏州市治安保卫先进集体”。
近年来,港区镇长江村在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的同时,依托社区,深入持久地开展“四德”教育,“四德”即为人处世讲个人品德,日常工作讲职业道德,公共场所讲社会公德,家庭内部讲家庭美德。
为了培养村民们的好品质,村里出台了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条例,5章25条,印成读本,发至每个村民手中。近年来,长江村基建项目达3亿多元,为承接工程,有人给村党支部书记郁全和送礼,结果不但碰壁,而且失去了业务。郁全和认为,凡送礼的都有投机心理,做出的工程质量让人难以放心。为此,村里将联系业务、负责监工、结算帐务分为三套班子,互相监督,让品行不端的人无缝可钻。
长江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过去扛惯了锄头的村民纷纷转入新的行业。欲入行先育德,这是长江村人的必修课。每一位入厂的工人都要在村史展览馆接受教育,学习老一辈敬岗爱业的职业道德。村环卫所长曹惠英,干一行,钻一行,把全村管理得处处整洁美丽。郁见忠从事电梯销售工作,对方给回扣不拿,有的厂家请他代理电梯销售被拒绝。
要建文明村,先做文明人,这是长江村在创建文明村中提出的口号。长江村专门设立了8个社区服务中心和求助热线,21个求助服务队无偿为社会提供服务。村民于秀娟多次捐款捐物资助社会贫困儿童,被称为“社会妈妈”。长江村为“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无偿提供近百万元修建一条宽敞的“友谊大道”,并扶持一批种养大户,帮助建立科技示范园。
在长江村,有98%的家庭是“文明新风户”和“五好家庭”,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已蔚然成风。村里建成了老年公寓,60岁以上的老人由集体助养,另外还建造了200多套“团圆公寓”,让外来职工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