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演义》这部长篇历史人物演义,以民族英雄史可法一生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为主线,反映了17世纪中叶中国历史大变动的基本过程。展现这样大的历史跨度,真是非穷十年之笔力所不能达,把撰写《史可法演义》比喻为“十年磨一剑”一点不为过!
这部小说塑造人物的艺术特点是,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本身的言行表现他们的性格。如写史可法只身入狱探望恩师左光斗一节,史公看到恩师惨遭阉党酷刑,心如刀割,痛哭不忍离去。左公勃然大怒,骂道:没出息的奴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你冒死入牢,老夫遗志靠谁继承?天下大事谁来支撑!?……与其等奸人来了遭受陷害,不如老夫把你打死……摸起脚镣,欲砸可法。不用任何形容,左公的顾全大局、义薄云天的高尚人格通过这一举动就跃然纸上了。在描写史可法英勇就义一节,史公被清兵所获,多铎使人劝降,史可法慷慨道:“城亡与亡,我意已决,死守责任,由我一人承担,请不要杀戮无辜百姓。”史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拒绝劝降,至死还不忘保护扬州百姓,这种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通过一番慷慨陈词,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在艺术结构方面,作者采用了阶梯式的写法,每一章节都环环相扣,所辑录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与主人公的命运发展息息相关,使历史背景和人物发展互相衬托,互相始终。正所谓“陈叙百言,概括万事”。
此外,作者摒弃了以往封建文人写章回小说的糟粕,正确客观地处理了书中各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关系。史可法是明朝廷利益的代表人物之一,为其撰写传记,必须处理好明廷与农民军、明廷与满清之间的两大矛盾。莫庸置疑,农民起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不可贬;满清入主中原是民族内部矛盾,不可非。值得欣赏的是,作者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颇具匠心,有其独到之处。一方面当史可法与农民军发生冲突时,作者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莫怪英雄非正义,国臣自应保国君。”着重写史可法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理所当然。另一方面作者对史可法的对立面农民军和满清的处理,采取历史唯物主义态度,用史实说话,实事求是。并没有为了衬托英雄人物,而将其反面故意贬低,其实际效果符合客观事实,使作品主人公在一国保一国、忠于朝廷的形象更为血肉丰满,读来令人信服,无可非议。
与以往任何一部历史小说不同的是,《史可法演义》尽量保留了历史的真实,很少有虚构的成分,即使是人物之间的对话也大多有史料可查;可以说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人物传记!《史可法演义》李后生、姜雨花著中国文联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