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珠海构筑人才市场通道

2001-06-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杨连成 我有话说

成立才两年的珠海市人力资源中心,年“吞吐量”近40万人次,先后为4730家企业成功引进、介绍或调配了所需人才,为1.2万名在外资、民营企业工作的人保留或建立人事档案,为1286家市内企业承担长期的人事代理——
编者按 10年前,珠海市政府曾以重奖科技人员的办法来吸引人才,而后,珠海市政府又以技术入股等行政条例来激励和留住人才,今天,珠海市又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构筑起一条宽畅、高效的人才通道,完成了由政府出面运作到市场直接配置人才资源的历史性转变,在人力资源开发和市场化配置上,实现了新旧体制的转变。珠海市的经验值得重视。

不久前,记者在珠海听到这样一件事:珠海市在和外商洽谈某个引进项目时,外商对珠海的人才储备提出了质疑,提出在考察结束后,珠海方面必须提供100名IT人才资料,否则,协议不能按计划签署。外商没想到,珠海竟不费事地做到了,原因是他们有个人才“蓄水池”——珠海市人力资源中心。

实行跟踪服务

走进珠海市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服务中心,记者从那些热烈的洽谈和井然有序的排队窗口前,看到的是一条向人才敞开的市场通道。

据介绍,成立才两年的珠海市人力资源中心,年“吞吐量”近40万人次;先后为4730家企业成功引进、介绍或调配了所需人才,成功率达35.5%;为1.2万名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中方干部或在民营、内联企业应聘的国家干部、工人与大中专毕业生,保留或建立了人事档案;为1286家市内企业承担了长期的人事代理,使这些企业中的1.3万名中高级员工的人事行政关系、党团组织关系得到代管,其社会保险、计划生育、职称评定、出入境申报手续等得到代办。

珠海市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讲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已同国家人才市场以及国内区域性的八大人才网站成功联网,每天都有全国各地和海外的100多名人才登录我们网站,这些人所学专业广泛,学历较高,只要我们对他们做好长期的跟踪服务,就能使他们在未来成为对珠海有用的人力资本。”

规范人才市场

作为经济特区的珠海,在探索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时,曾走过一段弯路。许多在90年代初一哄而上建立起来的职业中介机构,一度成为中介机构和某些人捞取钱财的混乱集市。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99年7月,珠海市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服务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出台。这个方案以“统一、集中、规范、高效”为原则,对市属的三大职业中介机构作了重组,组成珠海市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服务中心,作为珠海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平台,其使命是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方式创新。

这个改革方案在形成责权明确的人才管理服务主体的基础上,赋予人才资源中心新的职能:建构人才和企业供需交换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发挥人力资源“蓄水池”作用,调节社会的人力资源需求;改革人力资源流动的审批和管理办法,突破了传统的行政计划管理的单一模式,将企业干部、工人调动的终审权下放给中心,在全国首先实行调动审核制,使中心同赢利性质的职业中介机构严格区分开来。

坚持效率优先

重组后的珠海市人力资源中心,对进入珠海或在珠海内部流动的各级、各类人才实施统一管理,不同身份、不同层次的人,在这里都能找到针对自己的接办窗口,并获得所需要的市外调入、市内求职、档案托管等五项基本服务。这就简化了人才进入的审批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他们还将所有的人才信息,向珠海企业及外来投资者免费开放,并为企业提供人事代理、专场招聘、人才测评等四项常年服务。去年以来,他们为5300多家企业介绍了7万多名各类急需人才。在人才交流和人事调动的问题上,多年来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干部调动时间周期长、审批标准和办事程序不公开、手续繁琐等等。针对这种情况,珠海市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服务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据介绍,目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职称者可以在一个工作日取得商调函,其他人员也可以在2个工作日内得到答复,委托人事代理、办理招聘业务等服务均随到随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