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毕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天津大学2001届2500名本科毕业生中,除了“考研”和出国深造者,几乎全部与用人单位签定了工作协议。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连年疲软的情况下,天大毕业生就业率却连创新高,近十年来供需比均在1∶8以上,去年,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排名中,该校以99.6%的一次到位率居全国高校之首。那么,天津大学的毕业生为何如此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呢?
高校的育人质量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来评判——这是天津大学始终秉持的观点。根据社会需要,制定改革措施,成为他们实施教学改革的着力点。该校从1988年起建立了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在全国范围建有毕业生质量信息监测反馈点70多个,定期进行追踪调查。此外,他们还在十年内由校领导带队分赴全国各地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毕业生质量调查,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每次调查后均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和总结,再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999年,天津大学在全国率先推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专业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能力水平综合打分,创立了“天大人才”名牌模式,为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和人格修养提供了硬性定量指标,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该校学生4年素质量化评定的“特殊档案袋”。
综合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工作作风严谨,实践能力较强———这是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天大毕业生的一致评价。河北保定天威集团党委书记为了能要到几个天大毕业生,一年里3次带队到该校“抢人才”。华东设计研究院院长今年两次赴津,一下子就选定了6个本科生、3个研究生。他们说:“天大培养的学生好用、适用、顶用。”
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同阶段,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逐渐形成系统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而具备在某个专门领域从事开拓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这是天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明特色。
在课堂教学方面,他们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把创新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加大创新能力培养的比重。他们特别重视实践教学,除开设基础性实验外,还开设综合性、研究性、设计性实验;开辟了33个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延长了毕业设计时间,鼓励学生到实验室和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造发明活动。
在第二课堂方面,该校建立了针对一至四年级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对于一、二年级的大学生,实施“科学普及工程”,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迄今已举办了15届;定期举办高水平科技讲座、论坛及文化艺术活动,每年有100多场;另外依托100多个各类学生社团和十几个科学和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活动。
——对三年级学生,实施“科技立项工程”和“科技英才工程”,开展高水平科技学术活动,使广大学生进入各类科技实践进程中。
——对于四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实施“科技创业工程”,主要进行创新教育成果转化。三年来,天大先后举办了两届“天财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届“学生课外实用小发明竞赛”、一届“华为杯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和各类科技展等等,参加者4000人次,参加作品1500多件,累计参展科技作品400多件。
通过长期综合素质的培养,天大的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天大学生荣获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学科竞赛奖100多项,其中,国际竞赛奖10多项,全国性竞赛奖60多项,地区性竞赛奖50多项。在有49个国家186所著名大学参加的第五届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天大建筑系学生作品一举夺魁,荣获大赛唯一的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