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性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日前,在纪念本次社论发表50周年座谈会上,语言学家们表示,纪念“6.6”社论很有现实意义。
专家们认为,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语言问题不可忽视。“6.6”社论中提到的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也出现了。特别是如何认识语言的纯洁性问题,关系到中文在信息网络全球化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
原国家语委副主任王均认为,不能误解语言“纯洁性”的意思,走到“语言净化主义”的极端上去。语言是随着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而,对于规范,也要有动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刘涌泉说,目前,像VCD、WTO、IP电话等外来语已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且,这些写法简捷通用,如果一定要写成中文反而复杂了,一般人看不懂。像DNA,写成中文是一段很繁复的专业术语,不仅人们不好理解,在电子计算机上处理起来也要困难得多。他说,规范化与现代化并不矛盾。把发展中的东西规范下来,就有利于现代化,而反对发展,就不利于现代化的进程。
专家们认为,最近,国家公布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简称“语文法”),可见国家对于进入信息网络时代语言文字的重视。王均说,“语文法”“提倡规范而有所宽容”,我们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才能带动社会前进。外来词、字母词显然不是规范的汉字,但语言要尽可能让人看懂,这是必要的。滥用、乱译外来词是不妥当的,不过,什么叫滥用、乱译,要有一个界定。语言的使用要符合社会的需要,“6.6”社论的标题是“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实际是说“为了语言的精确与健康而斗争”,不可看到“纯洁”二字就望文生义。
专家们一致认为,汉语拼音在网络时代发挥着多功能的作用,用拼音使中文走向计算机是一个方向。
语言学家周有光认为,在电子计算机上,用拼音法输入中文是最佳途径。他说,应该提倡分词拼写,以词定字,这是电脑从拼音转化为中文的基本原理。语用所研究员尹斌庸说,现在,用电子计算机给国外发邮件,用汉字发的都收不到,用拼音发就可以,这说明汉语拼音在网络时代具有一定的优势。今后,汉语可能会成为一种“准拼音文字”。南开大学教授马庆株认为,规范汉字、普通话和汉语拼音三位一体,拼音是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也是国家标准。用汉语拼音来推广普通话,推广汉语,是非常好的方法。一些外国留学生从汉语拼音入手,半年就能学会说中文,但从汉字入手,学好中文需要3000多个学时。语文报刊学会会长李行健说,在科技快速发展、信息处理现代化的今天,更需要语言的现代化,与亚洲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目前在这个方面还比较落后。汉语拼音是在计算机上处理汉字的最佳方案,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思”字,有的字典归“田”部,有的字典归“心”部,在教学上比较混乱,在文化建设和信息处理上都很麻烦。搞好汉语拼音的规范化工作,就可以占据中文信息处理的制高点,这对汉语的发展大有好处。
针对所谓“淡化”汉语拼音的说法,语言学家们一致认为不可取。他们认为,汉语拼音在推广普通话、中文现代化处理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马庆株说,有人认为中小学应淡化汉语拼音教学,理由是中小学不培养语言学家。同样,中小学也并不培养数学家、政治学家、音乐家、美术家……那么这些课程就都可以淡化了吗?
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语文观,保持汉语的纯洁性,是时代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李行健说,我国方言复杂,人口众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始终团结一致,使用统一的汉字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正是由于“书同文”,保证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得以一脉相传,不断发展。现在,有些“台独”分子也在作语言的文章,称其使用的是“台语”,其实,“台语”并不存在,它就是汉语的一个方言。
周有光建议,统计我国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的学校数目,并鼓励学校以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同时,开辟规范汉字一条街,以此促进汉字应用中的规范化进程。语言学家们一致认为,规范汉字,应从学校抓起,从群众的使用抓起。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指出,“6.6”社论批评的、在50年代就已经存在的一些语言问题,现在仍然存在;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新的问题也产生了。目前,汉字在网络语言、信息处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不少问题是刚刚出现的,亟待规范。应该把语文素质作为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把“6.6”社论的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