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8日,日本科学家将约1000个与脑血栓有关的人体基因申请了国际专利。申请国际专利的是日本大学先进医学综合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这家研究中心从美国购买了先进的基因分析装置,应用“基因芯片”与取自人体的基因进行对照,认定约有1000个人体基因与脑血栓有关。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石川表示,他们下一步将详细分析这些基因的作用,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开发脑血栓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
日本的行动不过是时下最时髦的基因抢夺———人类进入新世纪门槛的一场新的圈地运动中的一个插曲。
专利保证了专利拥有者对其应用领域的高度垄断,其潜在经济价值和高额回报使得各国的研究机构和大小公司纷纷投入巨额资金。难以想象,如果没有专利的保护,制药公司还会不会对基因开发下这么大的赌注,还会不会有基因相关产品走向市场。正是因为基因专利所赋予的高度垄断,生物技术领域每一项重要产品的问世几乎都会引来激烈的专利之争,这已成为生物医药业的悲哀。基因专利的“圈地”应该给国人有足够的警示。
精明的企业家越来越相信这样一个道理:欲争市场,必须先夺取技术,为此精明的企业不吝资金,采用各种手段开发和猎取先进技术。
经济学家认为,一个有作为的企业,其强烈的市场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表现在技术竞争方面。以日本为例,从1970年至1989年,这20年内日本在美国取得的专利从占美国批准专利总数的4%升至20%,结果美国厂商被日本专利捆住了手脚,动弹不得,最终使日本的许多高档商品垄断了美国大部分市场。
美国厂商从教训中领悟到不能让日本人用专利技术控制市场,于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实施专利战略上同日本展开角逐。20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企业的专利拥有量大增,1993年美国1BM公司终于击败日本东芝公司,居美国申请专利数量的首位。近几年美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大增,与其企业专利技术实力的增强密不可分。
每年,美国在版税及许可权输出方面都取得了极其可观的收入,仅1999年这两方面的出口额就达到370亿美元,其中飞机出口(总额290亿美元)和电信设备的销势之旺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在剔去所输入的知识产权支出后,美国在上述两个领域内的国际贸易收支顺差高达250亿美元。
目前,以IBM、德州仪器、朗讯科技为代表的一大批美国最庞大科技企业正从自身的专利创新中获取巨额财富,其气势咄咄逼人,仅IBM一家1999就从全球许可权输出一项上获利10亿美元。
据分析,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巨额利润,是因为它们拥有大量的专利组合。以朗讯科技为例,目前在美国国内共握有1万项专利,而在海外各地所握有专利数则达到了1.7万项。如今,出售软件使用许可权已经成为O rac le Co rp.和微软公司等众多软件巨头们的重要销售收入来源,虽然盗版问题令人头疼,但是它们的出口额一直在攀升。此外,美国去年370亿美元的知识产权出口额中还包括播映权的全球输出。
有识之士指出,以上财富的获取方式揭示出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拥有强劲实力的根本所在,并导致其经济增长势头不减。
1999年,美国对日本的知识产权贸易顺差达到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国际许可证贸易执行人委员会(Licensing Executi-ves Society International)前任主席普莱顿·曼德洛斯指出:“现今,各国都在努力以求迎头赶上,每一个人都认识到,技术交易可以创造出大笔财富。”
对许多国家而言,随着因特网和全球电子商务的崛起,意味着通过知识产权又新添了一条聚财渠道。如今,围绕互联网企业如亚马逊公司和Pr ice lin e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产生了争议,即它们是否允许就诸如在线拍卖、在线采购技术等经营模式和商业惯例申请专利权。假如这些东西被广泛地保护起来,那么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海外,它们的发明者又能获取新的利益。
此外,许多专家还认为,由于美国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上的成功运作,世界各地蕴藏在许可权和版税收益增长上的潜力将呈现出大爆发之势。
美国《幸福》杂志1999年10月在其调查报告中指出:凡是世界上销售额最高的公司,恰恰也是专利拥有最多的企业。美国杜邦公司有3.1万件专利;柯达拥有2.7万件专利;德国西门子拥有2万多件专利;日本松下电器每年申请专利高达1万多件;日立公司目前的有效专利就有7万多件。
现在,许多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都积极开发、利用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扩大市场占有率。新加坡在这方面的努力最为明显。10多年前,新加坡经济主要依赖基础制造业,产品档次不高,创汇水平较低。现在,新加坡出口创汇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电脑、医疗设备、仪器、航空器材和电子元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新加坡国内技术力量有限,工业技术升级主要依靠引进新技术专利。韩国则通过购买外国专利技术使该国半导体技术实力迅速增强,市场占有率显著扩大。韩国金星电子公司就是从日本日立公司引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现在,韩国的随机存取存储芯片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达到50%,技术优势很快转化为市场优势。
日本近几年经济不景气,许多企业出现亏损,但这并未影响目本企业以其知识产权开拓市场的决心。1981年,索尼公司在亚洲地区申请的专利仅250项,1994年增至1000项,1999年激增到3000项。在此期间,索尼公司对亚洲地区出口的高科技产品以年均21.5%的速度增长。实际上,许多国家的企业将对外扩展、产品出口与在该地拥有知识产权结合起来。德国中小企业近三年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45%,同期向海外输出的知识产权增长28%,其中对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增长38%。不少德国企业在承诺对外国投资的同时,将知识产权入股,或作为筹码与对方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