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火种

2001-06-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赵秋丽 我有话说

山东省广饶县刘集村,是中国北方一座普通的村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里的一群头顶高粱花子的农民,用鲜血和生命守护一部中国最早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演绎出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传入

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共产主义的火星从十九世纪的欧洲溅到了二十世纪的中国,这就是那本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共产党宣言》。由于时局的恐怖和编印者的紧迫匆忙,第一版用方块汉字印刷的《宣言》封面,把“共产党宣言”误印成了“共党产宣言”。

1925年,山东广饶县刘集村的农家姑娘刘雨辉,和同乡几位热血青年一起,闯进了风高雨急的济南,走上了革命道路。刘雨辉的女儿延桂宁回忆说:“有一个叫张葆臣的人和我母亲一起参加党的活动,当时他在俄国人开的银行里工作,同时负责党内的书刊发行工作。我母亲从他那儿得到这本《共产党宣言》,1927年带着这本书和我父亲一起回家探亲,把这本书就留在刘集了。”

早在刘雨辉离开家乡的那一年,刘集村就成立了党支部,而且还秘密保存着一个共产党的地下印刷所。这是中国北方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刘雨辉带回的《共产党宣言》,就在这里交给了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刘良才。

来自西方的科学真理,就这样与中国老百姓见面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口号使无产阶级突破了地域、国家、民族的隔膜,凝聚成一股粉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不可遏止的力量。

刘伯平是刘集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从1988年开始,他就义务看管一所幽静的农家小院———刘集村党支部旧址。现年已经九十六岁的老党员李秀英回忆说:“当年党员们就在这个屋里面开会、学习,我时常在门外放哨,如有情况,同志们就到旁边那个地道里面隐蔽起来。”

保护

有了革命的火种,就会燃起燎原的烈火。在刘集党支部的领导下,这里展开了掐谷穗、砸木行等革命活动。

据老村长谢春光介绍,在刘集一带,当时最大的集市是韩桥庙会,木器行当的买卖最红火,这就招来了国民党政府数不清的苛捐杂税。在韩桥庙会上卖木货的差不多都是刘集的老百姓,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特别高,百姓怨声载道。1930年9月6日,刘集党支部组织发动了刘集村及周围村庄的500多名党员群众,拿着大刀、扛着红樱枪潮水一般涌向庙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这里成了“木业工人联合起来,打倒苛捐杂税”的刘集版口号。他们包围了税收棚,砸毁了税收工具,赶跑了税收官吏。

“砸木行”运动振奋了人民的精神,但也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1931年,刘集的革命活动被迫转入地下。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他们转移了干部,埋藏了印刷机,销毁了党内文件和书籍。但唯独那本《共产党宣言》却怎么也舍不得烧毁。

后来,刘良才把那本《共产党宣言》传给了刘考文,刘考文预感自己会被捕,又把它交给了刘世厚,并交代:“这本书你务必保存好,它比我们的命都重要啊!”

刘考文的预感是对的,他把《宣言》传到刘世厚手中不久,便被捕入狱。而刘良才由于叛徒出卖,被敌人杀害在白浪河边。刘世厚用油布一层一层包好,把这本书藏到了自己房子的雀眼里。他知道这本书的分量,知道这本书浸透了同志们的鲜血。

1941年元月18日,那天下着雪,天气格外冷。凌晨,千余名日伪军突然闯进了刘集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刘集惨案,100多人死伤,村庄几乎被烧光。当时刘世厚已经逃出村去了,但他又冒着被捕的危险,回来从火海中把这本书取了出来。后来这本书再没离开过刘世厚,直到1975年。

捧出

1975年,在广饶县革命文物征集活动中,刘世厚老人将这本《宣言》郑重地捧了出来。

广饶县博物馆馆长颜华说:“当时,这本书用箱子盛着,里边用包袱包着,拿出来一看,是陈望道翻译的1920年8月出版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央编译局马列部副主任胡永钦说:“后来,他们又把这个版本带到上海去核实,经过考证,这的确是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第一个版本,这个版本现在在我国流传很少,只有上海图书馆、档案馆,北京图书馆有这个本子。”

这就是一本《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一个普通村庄里引发的故事。八十年过去了,刘集人还是用不变的忠诚,守护着那份坚定的信仰,用聪明和智慧,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