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种子行业呼唤“种子选手”

2001-07-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凌霄 本报记者 潘剑凯 我有话说

发展效益农业,希望在科技,关键是种子。然而,记者最近在“种苗大省”浙江采访时却了解到,我国的种业发展相当滞后,每年都要花大量的外汇进口种子。入世前夕,许多跨国种业公司却纷纷进入中国,抢占市场。

据国内最大的花卉、林木种苗基地浙江森禾公司董事长郑勇平介绍,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洋种子”公司至少有七八十家,规模庞大,实力雄厚,注册资本往往有上亿美金,制种基地遍布全球。相比之下,中国种子公司显得“势单力薄”,注册资本上千万的只有30来家,不到总数的0.06%,而80%的种子公司注册资本都在10万元以下。

面对大量洋种子的涌入,业内专家忧心忡忡:这不仅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品质的优化,更主要的是,农业今后的发展要受制于人,难以抢占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要改变被动局面,中国种子行业必须尽快培育自己的“种子选手”。

在这方面,浙江省可谓有“先见之明”。早在去年,省委、省政府就布置实施“种子工程”。最近,在刚刚结束的全省农业科技大会上,为加快发展效益农业而实施的“十大科技行动”中,“种子工程”又一次位列其首。

超前的举措表明,前几年率先引导农民走效益农业之路的浙江省,如今面对入关的挑战,又在调整策略,把“种子功能”凸现在创新之中,把培育“种子选手”作为再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据记者了解,我国种子的科研育种与生产经营历来是“两张皮”,科研体制与生产体制相互分离,种子的选育、生产、经营难以形成系列化、产业化。同时,传统的国有种子公司按行政区划设立,各省、市、县都有,布局分散,规模小,难成气候。

鉴于此,浙江种业发展选择的突破口是:改变种子种苗生产的发展机制,在短期内迅速组建规范化、高起点的种业股份公司,并争取上市。

省林业局有关人士说,为选拔好这颗“种苗”,省委、省政府成立筹备小组,省委分管书记亲自主持,分管省长挂帅坐镇,十多个相关厅局共同参与,“森禾种业”便在这种“高度受宠”的氛围之中脱颖而出。

按目前的条件看,注册资本3600万元能一步到位,“森禾种业”堪称国内同行的“龙头老大”。“创建森禾,就是要为中国的种子行业‘做种’,敢与洋种子比高低。”拥有教授头衔的郑勇平尽管看上去带些书卷气息,但在说这番话时,却显得一点都不含糊。

他知道,历次农业技术革命,都由“种子革命”率先引发。这一点,在浙江尤为明显:五十年代,通过筛选鉴定种子,粮食亩产达到270公斤,首次实现省内粮食自给;六十年代,矮杆良种全面更换高杆良种,亩产达到430公斤,率先实现了粮食超“纲要”;七十年代,杂交水稻唱主角,又成为全国第一个粮食亩产超千斤的省份。有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4%,其中种子的贡献率就占了30%,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现代种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是产业化。”郑勇平这样认为。作为浙江农业企业中唯一的高新技术企业,森禾公司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种子种苗的产业化。一些我国独有的或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景观绿化植物,传统的育苗方法容易导致苗木参差不齐,很难从事专业化生产,森禾公司依托高科技,采用了无性系工厂化快繁技术,提高了种苗质量,价格也明显高于传统苗木,带动了种苗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如高档盆花“仙客来”,以世界一流种子为培育对象,采用最新穴盘技术,成苗率从过去的75%提高到92%,生产规模超过国外最大的公司,产品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据称,为迎接加入WTO的挑战,森禾公司正四处搜寻良种,并准备以购买知识产权的方式引进国外优质品种。仅此一项,今年就计划投资300万元。而浙江省政府也公开承诺,为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十五”期间,将每年财政拨款4000万元,同时要求各地市也要加大投资力度,让中国的“种子选手”尽快发育壮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