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施惠无念

2001-08-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王国祥 我有话说

空军航空杂志社处长罗远佳自1991年开始,由零星捐款资助到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即“希望工程”寄款,进行“1+1”结对资助,先后资助了30名贫困地区失学儿童、1名有舞蹈天赋的在京进修生,资助经费逾2万元。其中10人已完成了小学学业。

罗远佳乐善好施的品性来自于孩提时的耳濡目染和入伍后党组织的培养教育。1962年初春,一支拉练的部队路过他的家乡,且在他就读的学校旁野炊。当时,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员的罗远佳,自发地组织高年级的一些学生给解放军叔叔送水送柴火。此间,一个大个子战士问及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得知有些学生因无钱买笔,考试时只能等有笔的学生答完试卷后借同学的笔来答卷子。20多天后,罗远佳意外地收到一个小包裹,里面用一节竹筒装着八支铅笔和一些笔芯。包裹上的地址是湖南省耒阳县某部,署名是“乙兵”。他把笔和笔芯分给了几名穷伙伴后,大伙推荐他给“乙兵”叔叔写感谢信。当贴着“查无此人”的纸条将信退回来时,孩子们才意识到是解放军叔叔做好事不愿留名。这活生生的一幕,给罗远佳的心灵留下了偶像。后来,罗远佳从父亲那儿得到几本线装古籍,当时能看懂的是一本《朱子家训》。其中“施惠无念,受恩莫忘”8个字,最让他刻骨铭心。

1968年2月,罗远佳实现了当兵的夙愿。他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在作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省吃俭用,将津贴、工资一分一笔地积攒起来,开始以心中的“偶像”践行他乐善好施、回报社会的初衷。或以当事人、党援、乙兵的名义,或以直接捐款的方式,先后帮20多名战友解燃眉之急。

1990年春节,罗远佳回老家过年,见到和听到家乡还有许多儿童因没有脱贫而无钱上学。于是,他找到接待他的县委领导说,你可以跟教委的负责同志说一下,农村里交不起学杂费而失学的,我可以负担十个八个,对再多的孩子我可以呼吁。从这时开始,罗远佳把助人为乐的重点转移到“希望工程”上。

1991年初秋,罗远佳因视力下降去北京西单的眼镜店计划配一副好一点的眼镜。当他来到西单,一个写有“向希望工程献爱心”的横幅跃入他的眼帘。他毫不犹豫地取消配眼镜的计划,把1000元钱投进了捐赠箱内,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对5名失学儿童上小学的资助。后来在不同场合他又捐赠过5次。

受罗远佳资助的青海籍学生冶青录之父冶全福在给罗远佳的信中写到:“罗远佳先生:当我看到我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们一样欢乐地走进校门,我们全家有多么的高兴,于此,也感谢您,我们永远忘不了您的这份恩情。……”

为了“希望工程”,10年来,罗远佳不抽烟,不喝酒,不乱花一分钱。穿的衣服、鞋子都是部队发的,几件便衣要么是从批发市场买的,要么是儿子“退役”下来的,自己从没买过也没穿过一件名牌衣服。每月妻子从他的工资中留下300元生活费,用于每天早、中餐在食堂的开销。早些年,他的早餐中,鸡蛋、咸鸭蛋是咸菜之一,近几年,他把每天早餐的咸菜标准由0.7元降到0.3元。由于夫妻双方工作繁忙,家中老人、小孩需要有人照顾,妻子原计划用300元钱请一个保姆。罗远佳否定了妻子的打算。他说:“300元钱可以资助一名失学儿童,一年下来就可以资助12个小孩背上书包。从今往后,我就是家中的‘保姆’,你把钱付给我,也算是对‘希望工程’的一点贡献吧。”妻子理解丈夫的心思答应了。罗远佳就是靠省吃俭用的钱集腋成裘,靠当“家庭保姆”的收入,将一名名失学儿童送进知识殿堂,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实践党的先进性的自觉行动和一个革命军人节俭献爱心的优秀品质。罗远佳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空军优秀参谋人员,荣立过三等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