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理论创新

2001-08-18 来源:光明日报 孟 伟 我有话说

进入新世纪,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潮流,正在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在全面走向深入。在世纪交替的关键时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党这一党建理论的基本问题,作出了新的概括;全面而准确地界定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科学内涵;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个战略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作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拓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新局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观点,又结合时代发展进行深入思考而提出的创新思想。它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作出的新论断。它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80年奋斗历程中,善于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创造性的根本经验,对如何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巩固和完善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提出了完善而系统的努力方向和发展的新思路。在如何处理党的先进性与广泛性、党的思想意识形态与文化发展、党的阶级属性和群众基础,党的根本使命与现实任务等重大问题上,作出了创造性的回答。它标志着我们党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道路上又一次取得了重大成就。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是党建理论发展的个别结论,而是从中国共产党立党之本、力量之源和执政之基的高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党建理论的基本问题,它与党的基本纲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党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的具体运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就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体现其先进性、代表性,只有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而系统地揭示了党的建设与发展先进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间的辩证关系,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为党建的根本,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党建的思想保证,以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党建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从而成为党在新时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对以往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面向未来,对中国共产党健康发展提出的全面要求,是以社会实践为思想起点和现实目的的。

在新世纪,面对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发展的传统,立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根基,以结合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为准则,以在深刻的社会实践中,建设党、巩固党、发展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根本目的,准确把握和科学概括中国共产党80年实践历程所展现的内在本质,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历经磨难,百折不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所昭示出的,同时也是党在未来建设发展中,必须通过实践创新继续加以实现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既是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思想成果,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性课题。随着时代变迁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党的建设实践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上指出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努力方向和根本思路,即在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基础上,把“三个代表”作为判断党的建设成败得失的基本准则和实践创新的根本尺度。但如何落实“三个代表”,开拓党建发展的新局面,还必须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自觉地把认识上的飞跃和理论上的创新密切联系起来;把理论上的提升同政策指导和制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把制度规定同实践中的坚决执行结合起来,推动党建实践创新的深入发展。同时要始终把“三个代表”的根本精神和具体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政党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吸收其政党管理的合理成份,通过本土化过程,形成切实可行和有效的创新机制,探索党的组织建设的新方式,开辟党的领导的新途径,总结党风建设的新方法,开拓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从而使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