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三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将在实验区的学校里与一年级的学生见面。新的小学语文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改变了教学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有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铺设起一条通往课程目标的成功之路。
打开小学语文第一册教科书,你会发现与原来的教材不一样:有的一开始就学汉字(北师大版);有的学点拼音,又学点汉字,间插起来(江苏版);有的则是把学拼音与学汉字结合起来(人教版),改变了以前儿童入学时较为单调的汉语拼音学习,使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祖国文字能尽早地与学生见面。新教材用“图形→字形”的方式巧妙地向学生揭示了汉字象形的演变(人教版、北师大版),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受祖国文字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从而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和喜爱。《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其识字量比《教学大纲》规定的2500个常用汉字增加了1000个。如何让学生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尽早地多识字,新教材采取了认多写少的策略。如,江苏版第一册认306个字,写其中168个字;北师大版第一册认393个字,写其中157个字;人教版第一册认400个字,写其中100个字。人教版教材还根据识字和写字各自的特点,改变了过去识写同步的编排方式,采用了识写异步的编排,体现了先识后写、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易于学生完成相应的识字和写字任务。
新教材注重学习内容的联系,将多个学习内容以整合的方式呈现,不但增大了课文的容量,而且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把学拼音、学汉字和读儿歌(短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儿童在学拼音的同时,结合相应的音节认识与儿童生活密切、使用频率很高的汉字,并在读儿歌中进行巩固,这不但改变了长时间单学拼音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而且通过音节与汉字的结合(实际上音节就是汉字的读音),让学生读音节即读汉字,音节为汉字正音,汉字赋予音节具体的实感,使学拼音和识汉字相得益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江苏版的汉语拼音部分,把几个要学的字母整合在一幅图里。新教材还改变了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注意了与其他学科的恰当结合,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第一册教材中,就有将数学中的“1、2、3、4、5、6、7、8、9、10”与汉字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结合起来方便学生识记;将美术的色彩、线条,音乐的节奏、旋律与语文学习的某些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读读画画,说说唱唱,不但软化了学科边缘,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教材为了激励儿童主动学习的热情,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变学生的被
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人教版教材以“我会读”“我会说”“我会写”“我会背”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形式,改变了传统课本中让学生处于被动位置的呈现方式,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课本有一种亲切感。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已有的经验,编写了《自选商场》(人教版)《我叫“神州号”》(江苏版)等课文。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在“语文园地”“语文天地”里,让学生认周围的姓氏和牌匾字,一方面给学生以展示自主识字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学生注意识记自己身边的汉字。为了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成功,人教版教材大胆改革,对最后两篇课文不加注音,包括文中的生字也不注音,让学生凭借已学的汉字自读课文,并借助文中的图画和联系上下文自认生字,从而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并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