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平庸的家庭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呆板沉滞、令人窒息的学校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现代社会,阅读是一种学习能力,更是一种生存能力。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柳斌说:“通过阅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塑造伟大人格。青少年必须从小加强课外阅读,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一学期的课外阅读量不应少于100篇,中学生则要求更高。”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的是语法、修辞、逻辑的训练,却往往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近日,笔者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获悉,新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逐步取代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由此,语文教学将以教师讲解、灌输为中心改为以学生阅读、熏陶、感悟为主,强调阅读量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出版社纷纷编撰、出版各种学生课外阅读类丛书。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名人名著改变世界·“人之初”导读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中学生文库全集》、浙江教育出版社的《语文精读系列》、安徽教育出版社的《教育部指定必背古诗文导读丛书》、山西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学生阅读大全》、《新世纪中学生通才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童年散文小丛书》、《当代世界文学精品》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等,这些各具特色的读物使图书市场呈现出“群雄逐鹿”之势。
人民文学出版社继去年推出“中学生课外精读”丛书后,近期出版的“小学生课外精读”丛书因与国家教育部基础教材发展中心联合编写,所以权威性强和可参考价值高是其最大的卖点。该社副总编辑张福海说:“编写中小学生课外读物,一要划定知识框架,范围要广、内容要全、形式要新,明确孩子所需掌握的信息;二要有市场调查,了解孩子的阅读需求,确定孩子所爱掌握的信息;三要请权威专家,选经典文章,将孩子们的所需所爱统一起来。”迄今为止,“中学生课外精读”丛书销售码洋已达1.7亿元,超过该社去年全年所有图书的销售总额。“小学生课外精读”丛书,首发6万套早已定购一空;而新华书店总店与辽宁出版集团共同推出的《课外语文》也曾创下了半年销售10多万套100多万册的业绩。
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学生可塑性大,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阅读具有随意性,对理想的追求带有盲目性,极易受不良因素影响。对其而言,好的课外读物是良师益友,而坏的、不健康的课外读物则可能是让他们走向歧途的“教唆犯”。
由于潜在的巨大经济利益,目前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市场上也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总有一些人只看重经济效益而全然不顾社会效益,出版一些品味很差、档次很低的读物。为此,柳斌指出,选择课外读物的依据一是要遵循孩子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二是得尊重其阅读爱好,选择符合其兴趣要求的读物,千万不能束缚孩子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徐寒梅说,现在许多孩子思维方式单一,考试的分数特高,但知识面却特窄,这与家长有很大关系,家长的文化品味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方向和习惯。书是孩子最好的朋友,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是在十岁以前养成,家长得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引导孩子去看书、去选书、去爱书,切不可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