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9月8日电(记者 郑晋鸣)近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母亲向南京一家媒体紧急求助,她在上高三的儿子的日记里发现这样一段话:“……硫酸已买来了,再花6000元,买枪干掉校长……”惊恐的母亲怕儿子做出傻事,但不知道该怎么办,特向媒体求助。
一位姓祝的家长日前无意中发现儿子的抽屉里藏有一副寸许见方的小棺材,棺前用冰淇淋棒竖起充作碑石,上书“×××之墓”,正是儿子班主任的姓名!
闻听上述两例后,记者来到南京市教育局采访,有关领导提供给记者一份由南京市小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对该市5个区有关学校3-6年级数千名学生进行心理信息调查的结果:
44.8%的学生曾经想过独自一人到很远的地方;29.2%的学生有“想从高处跳下来”的念头;40.2%的学生曾经想过“不如死了好”;50.3%的学生经常感到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40.4%的学生在不顺心时很想摔东西或破坏东西;42.4%的学生常常想大声喊叫。
针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基础教育专家周德藩教授,周教授脱口说道:“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他说,素质教育喊了多年,但由于许多教育者本身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原来的教育体系,抱着自己教师的“经验”不肯松手,所以素质教育只能停留在口头上。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学校的压力使不少学生畸型发展,偏激行为、冲动意识难免发生。周教授说,这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大问题,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的大问题。他建议中小学增设心理卫生课,针对学生的种种“心结”对症下药,并从根本上改革现行教育体制,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