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建党80周年之际,中央和各省出版部门出版了数以百计的重点党史党建纪念图书,其中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出版机构——济南出版社推出了石仲泉同志《我观党史》这样一部篇幅达90万字的党史“大书”。此书与一般的党史“通论”、“概述”不同,它不侧重于对党的历史过程的叙述;也与一般个人研究文集不同,不是个人论述的简单编纂和集纳,而是将自己深入研究党史的整体观感和创新成果,呈献给读者。其特点可如下述。
一、涵盖广泛,史实准确翔实。本书从诸多的角度和层面展现党史和党史学研究丰富的内容,既包括对中共党史理论和方法的阐述,也包括中共80年历史进程的描述,还包括党史重要人物的比较和关系研究,还有作者主持《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二)卷修改工作期间涉及党史编纂学的发言以及作者从事党史研究走过道路的简要回顾,堪称色彩斑斓,应有尽有。所引史料尽可能采用第一手材料,例如《统一战线思想发展的特殊岁月》、《反冒进与反反冒进》两文就引用了数则毛泽东的电文和薄一波的谈话材料,且多系首次公开引用,使所论述的统一战线思想发展和1956—1958年的反冒进问题得到重要的印证。书中其他篇幅也多系类此情况。
二、分析事件人物,理论多有创新。作者在书中力求“讲新话”,追求理论创新。就整体党史言,他按照江泽民同志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新总结,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对党的宗旨、转折、阶段、错误和辉煌作了概括而又切实的解读。就历史事件研究而言,他指出,党的八大本“可以成为两次伟大革命的交合点的,但后来历史的曲折发展,使这个可能性没能变成现实”;并提出“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之‘链’”的创见。就党史人物研究而言,他认为毛泽东、邓小平两人的哲学思想“属于同一个哲学理论体系,两个应用发展阶段”,“邓小平的理论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还通过胡乔木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思路,阐述了“政策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中介”的论题。凡此都是作者研究党史所作的创新见解和哲学思考。作者所以能够如此,不仅因为他具有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渊博的历史、党史文献知识,还在于他能将理论、历史与现状正确结合起来,即站在时代的高度“总结历史,说明现在,探索规律,启示未来”,有了这样的理论创新,著述就有生气,使学科也产生了活力。
三、总结研究经验,可供学界借鉴。《我观党史》不仅写出了对党史的观感,也写出了对党史学的观感,既“观”党史,也“观”了党史学。涉及党史学的论述,有对党的领导人邓小平论中共党史、江泽民致中央党史研究室函和关于党史研究指示信的阐发,有对党史界老前辈胡乔木、胡绳作为学术界“一个重要学派杰出代表”的研究经验的总结,还有党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评论。这些论述直接或间接都是对党史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功能和方法的说明,也是对当前形势下党史工作者应具有的“史德、史才、史学、史识”的阐释。作者认为,“对于党史专业来说,又是历史学科,又是政治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是纯粹的学术”,“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对这个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充分考虑它的资政育人的功能。”作者还提出几句自称是“陈言老话”来勉励后学;“甘于寂寞,潜心治史”,“难避政治,安于资治”、“开阔视野,求深创新”、“辨证秉笔,历史求是”,这对于学界应该有借鉴意义。
总之,《我观党史》是一本理论创新、史实翔实、值得读者认真研读的党史力作。但任何优秀的作品也难免存在不足。我觉得党史学科的某些问题,如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学者与政治的关系似还有深入阐发的必要,另外书中所引文献在可能情况下似应尽可能说明出处,以便研究者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