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日常教学经费应不低于20%
●名教授上讲台
●开展双语教学,引用原版教材
●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15%
本报讯 记者 朱振国、通讯员 吴明京 日前从教育部获悉,我国高校在学人数目前已达到1100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11%左右。为进一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日前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意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面对的新形势,提出了十二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
——加大对教学经费投入的力度。《意见》规定,除了各种教学专项经费外,各高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应不低于20%,教育部将定期检查并公布各高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要求教授上讲台。鼓励院士和知名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或开设专题讲座。《意见》要求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如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不服从学校安排讲授本科课程的,可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对于那些需要晋升更高职务的教师,本科教学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将成为他们晋升的必要条件。在教师职务评聘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权制。
——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高等学校三级教师培训制度。鼓励高校之间开展师资共享以及聘请企业和社会著名人士到高校兼职和任课。
——开展双语教学,引用原版教材。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专业,在金融、法律等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要力争在三年内,开出5%-10%的双语课程。教育部要求高校使用优秀的、先进的教材,特别是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直接使用高质量的原版教材。
——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意见》要求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15%以上。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见》要求各高校要在完善和加强基础课实验室建设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各种实验室资源特别是科研用实验室资源的共享。文件要求各高校多开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
——加强对教学质量检查和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教育部将不定期地对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抽查,检查文件的落实与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