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学不到一个月,一些学生的开销就令人咂舌,少则八九百元,多则上万元。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学生的家境并不怎么宽裕,也打肿脸充胖子,拿“钱”包装自己。
每到晚上或周末,高校周边地区的饭店、网吧就挤满了学生,他们学着大人的样子推杯换盏、交际应酬。今天生日小酌,明天同乡聚会,这次你买单,下次就该我做东。父亲母亲一个月的工资仍不够“增进同学友情”。
江苏教育学院门前一位姓张的老板,指着三楼一个包间说那里面的学生都是老客户,有几个嫌学校的饭菜不好吃,就在这儿定点包月。按照老板提供的中低档“标准”,一天只管中午一顿,我们粗略地估计一下,每个月一个学生光在吃上的开销就在六七百元。一些“有经验”的学生开始从同学、老乡那儿借着花,用他们的话说,这叫“同国际接轨”,“花将来的钱”。
和那些热衷于“吃”的学生不同,另一些学生则在“用”上出手大方。如一位姓张的女学生,今年上三年级,开学没三天,花了1700多元买了手机,说是为了方便“同用人单位的联络”,一个月的手机服务费不下200块钱。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一间四个人的宿舍里就有三台电脑,其中一台还是“笔记本”,除了一部是租来的以外,另外全部是用家里给的学费、生活费新“添置”的,配置最差的那台“兼容机”也要5000块钱,有的学生迄今学费还没交,就已经花了近7000块钱,这两天正四处“拉赞助”,发出一封封“告急”家书,甚至在家书中附上借条,搞起了“家庭贷款”。还有的学生为了“让自己学习不受干扰”,“保持自己的私人空间”,到校外租房住,仅半年的定金就要1500元。
当大多数同学还在“固守清贫”的时候,这些潇洒消费的学生却有他们的道理:现在的学生不能死读书、读死书,毕业后就面临就业,如果不早点同社会接触,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将来肯定“玩不转”。
“贷款上学”成为可能后,一些持“提前消费”观的学生开始打起了它的主意,这个原本是为贫困学生提供的绿色通道,也被赋予了“新的用途”。一些学生认为,只要将来负担得起,提前消费就可行。
某高校一位姓吴的学生处长说,以上种种的确是高校学生中存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比较超前。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学生毕竟还要依靠家庭资助,尽管接触社会是必需的,但依附在家庭上的消费还需要量力而行。一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在吃穿用上的花费可以节省一些,但只要事关学习,家长却舍得大笔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