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豫北平原小麦收获的日子,可安阳县北郭乡却有数千名群众放下手中的农活,自动聚集在通往县殡仪馆的路旁,为乡党委副书记、教办主任、乡一中校长刘亚民送行。痛哭失声的人们叫着他们最熟悉的称呼:“刘校长,你不能走啊!”
仅仅拥有44岁年华的刘亚民,生命中的21个寒暑在北郭乡度过,从参加工作时任初三年级数学教师、到乡中学校长、教办主任、乡党委副书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21年中,虽然肩上的担子不断加重,但他一直坚持担任数学教师和校长的职务,为北郭乡的教育事业倾其所有,直到献出宝贵的生命。
1993年,豫北最大的一场雪,恰恰飘洒在大年初一早上,彻夜享受团聚的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之中,一条自行车辙印却从乡一中延伸到豆庄村支书记门前。
“刘校长,你咋这个时候来了?”望着满身雪花的刘亚民,村支书愣住了。
“一会儿你帮我组织个建校动员会,趁在外面工作的人都回来了,我给大家拜个年,筹集些资金,咱们村的校舍早该修一修了。”动员会上,他除了讲北郭乡教育现状,讲孩子们的未来,还带头捐出100元钱。乡亲们感动了,从外地回家的干部,企业家感动了,纷纷解囊。
这天,刘亚民冒雪走了三个村庄。
刘亚民是1989年4月担任北郭乡中学校长的,这所全乡“最高学府”当时只有6个教学班,十几间校舍破烂不堪,每年雨季都要被迫停课,有办法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别处读书。刘亚民决心通过“捐资、借资、筹资”的办法,彻底改变乡中的面貌。
在安阳,北郭乡是出了名的靠卖鸡蛋称盐打醋、凭养鸡养鸭娶媳妇盖房子的穷乡,许多人对“三资”建校没有信心。刘亚民这样为大家鼓劲:“孩子是咱们北郭乡的未来,穷乡更要办好教育呀!”
为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刘亚民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把乡中校舍情况拍成照片,在乡人代会上展出;他督促乡政府发出“告全乡人民书”,提倡借资建校,还动员自己家人一次捐出3000元现金。他想方设法打听本乡在外的企业家地址,一次次上门求援。为了节省路费,每次外出都自带干粮、水壶,从来不进饭店。有一次,他和副校长李建堂一起到山西阳泉,向一个施工队长募集资金,到达目的地已是深夜,但为了找到价钱最低的旅馆,他俩疲惫不堪地穿行了半个城镇,询问了七、八家旅社,才住了下来。那位队长十分感动,一定要安排他俩在附近的景点看看,刘亚民说:“孩子还在破房里上课,我们咋有心思游玩呀!”队长感慨地说,你们为家乡教育吃苦作难,这笔钱我们捐定了!
对于来之不易的资金,刘亚民更是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建校过程中,他总是多方调查,反复比较,尽量用最少的钱办更多更好的事。修建学生饭棚时,经公开投标,最后两个承包人分别要3.2万元和3.5万元,他仍不放心,跑到县里请了一位专家反复核算,最后,仅用2.2万元就完成了。对自己他更是“抠”得出名,全校教师的办公桌椅都更换了,校长办公室的家具还是旧的,藤椅散了他动手缠好,窗帘破了让妻子织补一下。老师们劝他:你是一校之长,要注意形象呀。他回答:“咱们的建校资金来之不易,应该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教学质量上去了,工作搞好了,形象自然就会有了。”
几年苦心经营,刘亚民的这番话成了现实。北郭乡中扩大到18个教学班,新建校舍51间,餐厅、浴室、实验室、仪器室、阅览室一应俱全,成了豫北名校。中招成绩连续10年位居全县73所初中榜首,连续7年获全县教育目标管理一等奖。第一次有学生从这里考进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名牌大学,乡中成了北郭乡人值得骄傲的形象工程。
去年11月24日,河南省初中数学学科优质课大赛在洛阳进行,正在省教学学科带头人进修班学习的刘亚民,连夜从郑州赶到洛阳,利用周末时间听完了全部讲课内容。同时听讲的老师们听说他是校长、教办室主任,还是乡党委副书记时十分惊讶。刘亚民说,正因为我是管教育的,才更应该懂教育,“一校之长要有一教之长呀”。
刘亚民1980年从濮阳师范数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郭乡中学担任数学教师,从此就没有离开过讲坛,直到去世前,他还是两个毕业班的数学教师。
针对农村学校教材单调,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刘亚民任课不久,就探索总结出“目标教育法”和“题组教育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会系统掌握知识。担任数学教研组长后,他努力要让全校数学教学上水平。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为青年教师上“师范课”,带出了一批优秀教师。近年来,北郭乡一中在全县各种数学竞赛中,总是名列前茅。
近年来,他担任的职务越来越高,工作也繁杂起来,新学年开学时,学校总是不忍心再安排他任课。刘亚民这样解释,课堂是直接了解学生、指导教育的第一线,我决不能离开。他从不因为自己担任领导职务而影响教学,相反更加认真。
乡一中校长办公室主任宋金鼎至今记得这样一件事儿。一次,乡党委开会,很晚才结束,可第二天他去刘校长办公室时,发现厚厚一沓新写的教案,不禁说,你是老教师了,不一定非写这样详细的教案不可。刘亚民回答:“教学是良心活儿,就像种地,只有多投入才会多收获,再说,学生一年一个样,教案必须每个学期重新修改。”至今,刘亚民办公室里,还保存着他亲手写下的108本教案。
在他的影响下,一中的领导、教导主任们都担有课程,在教学中领导教学,成了一中校领导的传统。
2001年6月5日,北郭乡一中师生永志难忘。
头天晚上,刘亚民连续召开了三个会:班主任教师会、毕业班教师会、乡教办全体教员会,对各项工作一一进行了安排。
次日凌晨5点,他像往常一样在校园内巡看了一遍。6点钟他躺在床上,一边输液一边听校办公室主任向他汇报上报优秀共产党员填表工作;又向前来征求召开团代会意见的团委书记谈了自己的意见;还与乡教办纪检书记商量了下一步工作打算。7时30分,他拔下针头,刚刚站起身就一阵眩晕,倒在了地上。
市人民医院的确诊惊呆了医生,肝已经坏死,内脏无一正常,“病人最少已有两年不适期,如果挤时间休息好一点,治疗早一点,还有机会痊愈。”医生一边下病危通知书,一边惋惜地说道。
下午6时,已陷入深度昏迷的刘亚民在大家呼唤中醒来,吃力地说:“校长会开了吗?假期毕业班复习一定要安排好。”
这句话成了刘亚民的临终遗言。
刘亚民珍惜时间胜过生命。他是乡党委副书记,全乡工作的大事都要参加决策;他是乡教办主任,十几所学校,380名教师,1万多名学生,时时刻刻挂在他的心上;他更是乡一中的校长,全校师生学习生活中,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他还是河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读完本科后,又报名参加省数学学科带头人培训。为了做好这一切,刘亚民的时间表里,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每天,他5点30分起床,白天上课、处理学校、教办室和乡里事务,晚上研究学校工作、备课、批改作业,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候通宵达旦。他对自己的病并非不知,右腹疼痛已折磨他两年,但总是一次次因工作忙而耽搁治疗……
刘亚民关心他人胜过自己。副校长李建堂重病做手术,他日夜兼程前去看望,在病房里一守就是两天,直到脱离危险;他从来不忘在节庆日慰问退休教师,每次都要用一整天时间把问候送到每一个教师家里;堤圈小学校长朱万喜患上和他一样的病,由于经济原因不肯住院治疗,他想办法调剂出医疗费,亲自把朱万喜送到市医院,办理好所有手续才离开……
刘亚民的父母亲都在新乡市工作,他刚到北郭乡不久,思子心切的父亲就在市里给他联系了工作单位,三番五次催他到城里工作。刘亚民说服父母,留在了自己挚爱的教学岗位上。但是父亲不久患了中风,需要照顾,他才下决心在离学校不远的老家修建房屋,准备把老人接到身边。1982年备齐材料,15年过去了,他操持乡里的三所中学建起了教学楼,22所小学建成了高标准校舍,自己的房子却一次次推迟工期。直到1997年,他家的老房完全倒塌,才下决心建了起来,可一直以校为家的他却没有回去住过一天。刘亚民为了办好北郭乡教育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