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计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需要,本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我国产业内在竞争力”的指导思想,从“八五”初期开始实施的一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十年来,国家计委共批准投资60亿元,建设了8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对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强度最大的一次投资。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机制创新为前提、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技术系统集成为核心,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初步统计,84个中心共转让重大科技成果近1200项、实施技术转让合同近2500个、创办股份制或其他类型高技术企业190余家,在取得了近500项国家级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取得了近200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实施十周年之际,国家计委日前决定正式给计算机软件、连铸技术、工业自动化等82个工程研究中心授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匾牌,以表彰他们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
生物芯片(biochip)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所谓生物芯片就是指能进行各种生物反应,具有多种操作功能,能对DNA/RNA分子、蛋白分子、活体细胞乃至人体软组织等进行快速并行处理和分析的微器件。
生物芯片技术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将给疾病诊断和治疗、新药研制、农作物的优育优选、环境监测、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航空航天与生物武器侦测等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医学行为和我们的生活质量,对21世纪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生物芯片技术一诞生,就引起了科技界、各国政府和商界的高度重视,各发达国家和企业纷纷斥巨资投资生物芯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我国从1997年开始关注其迅猛的发展和潜在的巨大市场。
2000年9月,国家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挂牌成立。中心的研发方向主要包括:生物芯片配套设备和仪器的研发、缩微芯片实验室、用于疾病诊断、生物分析等的各类微阵列芯片和微流体芯片等。它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63”高技术项目生物芯片研究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973)等科研工作。
目前,中心已经研制出国际首创的单点选通式电磁单元阵列芯片和芯片微孔板细胞放置检测技术。前者使生化分析灵敏度提高、反应时间缩短;后者可快速超高通量地筛选药物。
中心还研制出了用于生物芯片制作和检测的微阵列样品分配系统、非扫描式双激光诱发荧光检测系统和共焦扫描式双激光诱发荧光检测系统,合成出多种新型纳米生物分子标记物和微米材料制作的生物载体,研发出了新颖DNA探针固定化技术、毛细管电泳芯片,芯片实验室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国际和国内共申请二十项与生物芯片有关的专利,并以自己的技术在美国发起成立了一家生物芯片公司,在深圳成立了以药物筛选为主的微芯药业公司。
工程研究中心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电磁生物芯片也被两院院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美国的《Science》杂志和《Nature Technology》杂志专门作了报道。
激光加工是提升传统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技术,在机械、电子、轻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工程研究中心之一。该中心十分注重促进激光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解决传统工业生产不能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以推动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革命。
近年来,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西安、北京、湛江等地建立了几十条缸套激光热处理生产线,西安内燃机配件厂应用激光热处理科技攻关成果,装备了24条内燃机缸套激光热处理生产线,年处理缸套120万套,年产值净增2000万元。该厂生产的激光缸套被国家评为“中华之最”。广东惠安金刚石制品厂,装备1条金刚石锯片激光焊接生产线,目前,该厂的全部锯片出口德国。
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利用材料、机电、数控的综合优势,在北京吉普车有限公司装备了发动机缸套2000W激光热处理全套生产线,这是全国第一条用于大生产流水线作业的激光热处理成套设备。目前,这条生产线在线无故障运行4年,处理缸体10余万台,发动机寿命提高1倍以上,受到公司的高度评价。该成果还被作为中德政府合作项目向国际推广。
1997年,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转制成为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新产品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华工激光研发生产的1KW—10KW高功率CO2激光加工成套设备,因其高集成度和优良品质,广泛应用于汽车、冶金、建材等行业的热处理、焊接、熔覆、切割加工;中小功率的激光加工成套设备除了可用于激光雕刻、打标、切割、打孔、焊接外,还可应用于眼科、美容、肿瘤治疗,行销国内外市场。
中国的光纤通信起源于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创造了中国光纤通信领域无数个第一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是中国最早的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是中国光纤通信当之无愧的发源地,是中国的第一根实用化光纤、第一个光通信系统工程以及一系列光通信重大科技成果的诞生地,被誉为“中国光纤通信产业的开拓者”。
1992年初,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被国家计委批准建成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从此,我国光通信正式进入了产业化阶段。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先后开发出了全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通信技术,取得了450多项重大成果,其中160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6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共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40项,所获成果已全部转化为产业。
这些足以让每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的科研成果,使中国民族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上保持了同步。光通信领域成为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最小的高科技领域之一。
多年来,在信息领域,一直是中国人跟着外国人走。2000年3月31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第七研究组全体会议上,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代表中国提出的IPove rSDH提案,正式批准为国际电联标准,这是中国在国际电联通过的第一项重大提案。这项提案对于加速IP技术与光通信技术融合,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知识产权的信息光通信产业、确保国家信息网的安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信息产业是21世纪高新技术领域耀眼的制高点,通信设备制造业是信息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光纤通信的市场也将得到持续高速发展,光通信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