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欠发达地区也能办好教育

2001-10-2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连云港市地处黄海之滨,江苏省最北端,是我国最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连云港市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好势头。1996年全市就全面实施了“两基”。然而和不少兄弟城市一样,连云港也存在着学校布局不合理,优质教育资源偏少的现象,教育管理部门曾为此大伤脑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八校联动激活全局

连云港市经过慎重和缜密调研,于去年6月痛下决心,选择了矛盾最为集中的八所学校进行联动布局调整。这八所学校中既有教育局直属学校,也有区属学校,其中有4所中学、4所小学。

他们决定将条件最好的2所省重点高中合并迁出市中心,易地建成一所新的高中,1所职业中学和1所小学分别迁入这2所高中的旧址,2所小学合并搬迁到一所完中的初中部,成为一所新的小学。

从去年11月到今年8月,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一所现代化、高品位,投资1.2亿元,规模90个班的新海高级中学就在城区东郊拔地而起,全市3700多尖子生走进校园。

这样做的结果:一是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从硬件上讲,由教育部门投资建成的新中学,教学设施齐备、校舍宽敞明亮,堪称全省一流,原来的两所省级重点中学搬入后成为超级重点中学。原来的二类学校迁入原省重点学校旧址,原来的三类学校迁入原二类学校较好的旧址。依次类推,办学规模明显提升,硬件水平整体上了一个档次。薄弱学校改造的任务提前完成,优质教育资源增多了。

从软件上讲,由于各个中小学硬件设施的改善,办学规模的扩大,教职员工信心倍增,不仅吸引了一批优秀师资加盟,而且原先“东南飞”的“孔雀”开始“还巢”,30名跳槽到苏南地区的教师,相继归来。市教育局局长杨善德称此为“筑巢引凤”。

二是由于教学水平的提升,缓解了“重点学校难上”的矛盾。原有的2所重点中学合并到新建高中后,由58个班扩大到90个班,招生数至少增加三分之一,两所小学比原来增加了12个班。

三是促进了城市商业区的建设。2所小学从闹市区搬出,不仅为市里提供了宝贵的商业用地,而且大大改善了市区的交通状况。起到了还地于商,还路于民的效果。

四是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环境好了,人心齐了,教育质量随之得到提高,仅今年高考,该市达到省本科分数线的就有6200多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可以说“八校联动”,一动皆动,一活全活,教育之水活了。

重视教育集约发展

连云港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市教育能有大发展,旧貌变新颜,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思考,他们的做法给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教育提供了经验。

重视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础。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这几年全市先后多次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对加快教育发展进行部署,每年都为教育办几件实事。对“八校联动”,市委市政府曾多次研究,形成共识,将其定为优化市区教育资源的切入点。

摒弃等、靠、要,奋起直追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面对经济欠发达的现实,连云港人不等、不靠,把心思用在想点子、求真务实上,从实际出发,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八校联动”在连云港市不仅是教育行为,也成为社会行为。

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明智之举。盲目铺摊子只能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因地制宜,下力搞好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带来教育效益的提高,实现事半功倍。

“筑巢引凤”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市场经济中,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别明显,教师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既符合规律也可以理解,更无法用简单的行政办法进行围堵。改善条件,“筑巢引凤”才是留住优秀教师的最好办法。

多渠道筹措资金是保证教育投入的有效方法。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本来就紧张,完全靠财政,显然不切实际。没有钱,可以有政策,政策一有,也就等于经费到手。连云港市“八校联动”中新建的新高中学,气势雄伟,规模宏大,人人称赞,总投资1.2亿元,虽然政府财政困难,但精明的政府提供了优惠的政策,仅基建等税费减免就达1000余万元。加之撤并掉的学校的土地资源没有流失,以地生财,较好地保证了学校建设的经济需求。

事业心强的干部队伍是教育大发展的保证。事业发展,人是决定的因素。开拓进取,有思想,有魄力的干部在连云港市教育发展中起了重大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全身心筹划教育发展的大事,思路超前,敢做敢为,为教育发展呕心沥血。有这样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连云港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