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宁夏盐池县治沙大户柴兴武、冒辉向记者诉说起在治沙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时,忧心忡忡,满脸愁容。
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盐池县,近年来沙害一年一年加剧,部分地区迅速沙化,已丧失人类生存的条件,有些村庄不得不整体搬迁以避风沙。为此,当地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治沙,改造家园。短短几年时间,就涌现出近百家治沙大户,其中治沙达到500亩的就有三四十户。承包治沙面积最多的竟有数千亩。这些人倾其所有、倾其所能地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极其可贵的贡献。
曾当过电工的柴兴武就是在当地政策的感召下于1997年停薪留职承包治沙的。四五年来,他投入124万元承包治沙750亩,其中70万元是银行贷款。他雇佣20名民工平田、整地、打井、育苗、架设高压线,仅机井就打了4眼。目前,他已在其中的300亩地上培育了上百万株树苗,另外还种植了近200万亩仁用杏。但由于再无资金投入,尚有近300亩沙地至今闲置,难以开发。现在,他每月浇灌树苗耗用电费就达七八千元。由于交不起电费,不久前被供电部门掐了电。断电仅一个多月,就有近20%的树苗旱死。柴兴武看着枯死的树苗,心疼得直想哭。更令他不安的是,由于工资不能及时发放,民工们都卷起铺盖走人了。现在,他已无法维持简单的生产,只勉强留下一两个人看护。眼看冬季将要到了,为保护树木不受侵害,必须使用大量人力为树干刷白灰,所需资金至今还没有着落。这怎不让他焦灼不安?
生态治沙周期长,回报慢,风险性大。事实上,柴兴武早在去年就没有后续资金了。他是在把尚不够出栏的羊、猪以及饲草饲料卖掉才补齐了去年的电费。今年,再无东西可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电被掐掉、看着凝聚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树苗成片成片地死掉。
他曾到银行去贷款,却再也贷不出一分钱。无奈,他只好以比银行贷款高出几倍的利息到民间去大量借贷,以渡难关。他苦笑着对记者说:“不怕你笑话,我有时十天、半个月身无分文,生活都难以维持!”
据称,当地银行一是无钱可贷,二是担心贷出去收不回来。而柴兴武他们目前出现的资金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渡过难关,卖出树苗,形势就会好转。
从副乡长任上退下来的冒辉,现在经营着900亩沙地。他不仅投入了全家的全部积蓄,而且将自己和妻子、女儿的工资也全都搭了进去。他本有一个令人鼓舞的长远规划,仅仅因为缺少资金,目前难以实施。据介绍,其他治沙大户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都受到资金的困扰。
这些治沙大户的壮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去年,盐池县政府还专门对他们进行了表彰。但他们所遇到的资金困难,当地政府又无力解决。
这些投入巨资和全部心血的治沙者,不仅创造着经济效益,而且也创造着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精神十分可嘉,其积极性也应受到应有的保护。而他们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尤其宝贵。目前,他们所受到的挫折,已经在当地群众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就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谁来保护这些治沙者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就等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