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何为“以人为本”

见仁见智
2001-10-24 来源:光明日报 冯雁军 我有话说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态势下,城市建设中人们议得最多、说得最多的是——以人为本。在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定点、建筑设计宣传介绍中,也无不谓之体现了以人为本。笔者且先不对这些作品评头论足,只是请读者看看几个司空见惯的场景。

步行街宜行不宜憩——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夏日里人们顶着烈日行走,逛累了只能躲在一棵种在木桶里的小树那疏得可怜的影子里,坐在发烫的大理石条凳上汗流浃背;北京的王府井大街、苏州的观前街的情形也莫不如此。地面好看不好走——北京、上海的地铁站,浦东、厦门新机场大厅等公共场所的地面,犹如镜子般光亮照人,但人们稍不留心就会摔跤,一些紧急通道出口也饰以光洁度很高的大理石,穿高跟鞋的女同胞走在上面如履薄冰。绿地能看不能进——上海的陆家嘴中心绿地连绵起伏、大连的星海广场绿地一望无际、广州火车站广场前的绿地酷似巨大的绣花地毯、成都中心广场绿地恰似城市之珠,它们虽为城市增添了大面积绿地,营造了亮丽的景观,但人是难以接近的,因为不允许行人进入。雕塑小品可亲不可近——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路边的雕塑常常被行人搞得断手缺臂,昆明世博园内不少建筑小品不时被碰得脱脱落落,这些容易折断的材料,怎么让人亲近呢?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究其原因,主要源于政府官员、设计人员与业主的观念。比如种草不种树,草坪视野开阔,景观优美通透,种树遮挡视线,影响景物观瞻;抛光地面高档豪华、尊贵气派,亚光地面虽然实用,但难显大家之气,因而容易显示政绩的事就成为父母官们的首选。又如方兴未艾的步行街,西方欧式的、中西合璧式的、传统古典式的,都是设计师个人创作风格的张扬,而人们逛累了怎么办,设计师本人则不会考虑太多。再如商场、书城等众多的公共场所没有休息座椅,设计上考虑了,但业主却认为商场太多的座椅使人流滞留,影响经营,书城太多的座椅会使人只看书不买书。

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利益为设计的最高准则,摈弃建筑对人的扭曲和压迫,建筑的各种要素首先以满足人的需求、符合人的习惯为出发点,然后通过建筑作品和环境设施营构出个性化的舒适安全,赏心悦目的城市空间,实现宜人的最终目的。环境为人而设计,以人为本重在宜人。做到这一点,需要政府领导转变政绩观念,设计人员的个性张扬不能脱离为人服务的目的,项目业主既要追求投资效益也要注重社会环境效益,这样才能共同创造出宜人的城市空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