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将广东的几所公立学校——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和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而成。国立高等师范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后开办的新式学堂之一。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大学。
1931年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1934年设工学院,1935年设研究院。1937年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范7个学院和1个研究院。抗战期间,曾先后迁址广东罗定、云南澄江、广东坪石、东江、连县等地。1945年回迁广州石牌。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农、医、师范等4个学院从中山大学划出,文理学科搬至康乐园与岭南大学合并,从此中山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
1999年9月11日,是中山大学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珠海市委、市政府以“注重引进、追求所在”、“所在即是拥有”的创新理念,将位于唐家湾的3.428平方公里土地以及土地上原珠海大学(筹)的建筑及其配套设施无偿提供给中山大学,由中山大学永久使用和管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于2000年9月落成并投入使用,2001年6月8日,中山医科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建设中山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协议,珠海市将正在建设中的市医疗中心无偿提供给中山医科大学永久使用和管理。新的中山大学拥有了一个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起点,为她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展了办学的空间,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自国家设立重点大学制度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是华南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中山医科大学的前身——博济医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于1866年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广东光华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57年学校改名为中山医学院。1960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7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成为一所多学院、多形式办学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科学研究成绩显著,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都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陈寅恪、顾颉刚、陈钟凡、罗常培、傅斯年、赵元任、董作宾、周谷城、俞平伯、岑仲勉、姜立夫、刘节、梁方仲、冼玉清、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董每戡、詹安泰、王季思、王力、杨树达、钟敬文、朱谦之、杨成志、吴康、杨荣国、丁颖、蒲蛰龙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原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大师云集,使学校形成了以“严谨、求实”为特征的良好学术风气。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原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山医科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校合并,实现了强强联合,使中山大学的学科设置更加齐全,学科力量更为壮大,并使合并后的中山大学进入了全国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行列,为实现“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合并后的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共有11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有99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76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有5个专业学位点。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3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拥有6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拥有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合并后的中山大学,师资力量更为雄厚。全校有教职工10700余人,其中教授631人,副教授1312人。有博士生导师354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1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6人。在校各类学生33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200多人,外国留学生370多人。
合并后的中山大学拥有18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机构;拥有4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图书馆藏书近400万册,各类期刊15000余种,并开展国际联机检索服务。合并后的中山大学拥有8所附属医院,年门诊量达400多万人次。中山大学地处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合并后,对外交流领域更为广阔。
从1993年开始,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原中山大学。迄今为止,广东省对原中山大学的投入总计已达2.8亿多元。1995年6月,原中山大学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原中山医科大学也于1996年顺利通过“211工程”预审。1996年7月,《中山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论证,申报的9个学科建设项目全部得到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设,公共服务系统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也同时立项建设;原中山医科大学于1997年通过“211工程”重点学科立项论证。合并后,广东省和教育部分三年投入12亿元重点建设合并后的中山大学,这将有力地促进合并后的中山大学快速发展。
合并后的中山大学三个校区分别坐落在珠江两岸和南海之滨,总面积达5.04平方公里。广州校园树木葱笼,绿草如茵,红墙碧瓦,曲径通幽;珠海校区依山面海,景色怡人,均是不可多得的读书治学的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