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日电(记者 薛冬、王光荣)今天,中国科学院启动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重大项目“水稻基因组测序和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项目确定未来5年具体研究目标,水稻基因密码有望五年内破译。
水稻基因组测序和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项目,以水稻基因组测序为基础,以水稻比较基因组、功能基因组等领域的研究为核心,重点开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功能基因发掘和应用。
据该项目主管、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所副所长薛勇彪博士介绍,2002年初,我国将完成承担的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中粳稻“日本晴”和籼稻“广陆矮4号”两条4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2002年中完成具有国际认可水平的籼稻全基因组测序,争取世界第一;在2003年,全面开展超级杂交稻种优势机理研究和基因预测分析,解析和发展与高产、优质、高抗相关的新基因;开展中国优良水稻资源的单核苷酸多态(SNP)研究;建立我国水稻的遗传谱系和杂交水稻种子基因信息库,为我国的水稻应用研究和育种提供全面的生物信息服务等;2004年,建立以水稻为基础的禾本科比较基因组学的技术体系;完善水稻突变体库、表达谱、蛋白组和基因高效克隆体系等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平台;克隆水稻重要功能基因1000个,并申报专利;2005年,开发出丰产、优质、抗病、耐逆、育性、成熟期有关的资源和功能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开展水稻蛋白组研究,发掘重要功能蛋白1000个;授权重要功能基因专利50-100个。
该项目的实施将奠定我国现代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基础,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物质和科学保障。它对提升我国基因组研究的整体水平,确保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中逐步取得主动有利的地位和我国基因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