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在“九五”之初提出了“把江苏建设成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目标。这是增加经济大省综合实力的可贵一招。
“十五”开局以来,许多省相继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其中有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份,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份。江苏的可贵之处在于为建设“文化大省”付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而且取得明显成效。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江苏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早在1996年就提出建设文化大省,近两年来文化建设又迈出新的步伐,其繁荣景象令人振奋。
如果说80年代初江苏在发展乡镇企业的过程中算是全省之识、倾全民之力的话,那么,近年来在文化建设上花的功夫比其有过之而无不及。
1996年10月,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江苏的文化事业开始走上全面繁荣的道路。全省上下按照“把握方向,以人为本,软硬并举、争创一流”的思路,使精神产品生产、文化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文化高地缺乏文化高峰的现象;文化体制、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
“十五”开局,文化建设怎么办?2000年12月12日至13日省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江苏省文化发展战略暨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请省内外专家“会诊”江苏文化;2001年初,省委常委会决定召开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由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带队,到浙江、上海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对省内各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万事齐备后于2001年5月召开了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会上,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作了长篇讲话,会议制定了规划,出台了有关政策。
省委副书记任彦申说,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开过整整五个月,主要做了四件大事:一是修改完善了《江苏省2001-2010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并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印发全省;二是以省政府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并制定了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的实施办法;三是成立了省委宣传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全面开展工作;四是成立省四大文化集团。各市因地制宜,展现各具特色的文化建设新蓝图。
文化大省是什么样儿?回良玉的解释是:“文化大省”,是一个内涵丰富、覆盖面广、量质结合、与时俱进的动态概念。总体上说,建设文化大省,就是要拥有先进的文化体制、现代的文化设施、发达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拔尖的文化人才、繁荣的文化市场、优良的文化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文化大省,大就要大在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上,大就要大在文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
请看江苏文化的四大工程;一是精品工程。包括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多出优秀作品。在第八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江苏省有15部作品入选,获奖作品总数列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榜首,在所有参评的7个项目、8个门类中都有作品入选,省委宣传部荣获“一等组织工作奖”。二是特色文化工程。2001年5月18日,发源于江苏苏州的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江苏于2001年11月5日至9日举行了盛大祝贺纪念活动。经江苏全力争取,在本次活动中,文化部领导正式宣布中国昆剧艺术节固定在江苏(苏州)举办,国家级中国昆曲艺术博物馆建在江苏(苏州)。其他如扬州的古籍雕版印刷、无锡的紫砂陶艺;苏州的苏绣艺术都将作为江苏特色文化被重点扶持发展。三是扶持苏北文化工程。为了克服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省宣传文化专项资金每年将拿出500万元用于扶持苏北文化,连续五年。四是建设文化设施的标志性工程。“十五”开局,新建的南京图书馆新馆、近现代遗址博物馆的扩建、彩电二期工程正在完善方案准备开工、现代美术馆(名人馆)积极筹备立项。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的全国最大、占地9万平方米
的江苏图书城,将是多功能智能化的全国图书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各市的文化重点工程也相继推出。其中,苏州市的博物馆群建设令人瞩目。
与此同时,于2001年6月和11月先后全面启动了“江苏省首届社区艺术节”和“江苏省首届农民艺术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苏省委提出,新世纪江苏文化大省建设要以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
以文化产业作为突破口,还需找准突破点。2001年9月28日,江苏广播电视集团、出版集团、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演艺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江苏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大文化集团的成立,给江苏文化带来了新气象。新组建的江苏出版集团,在图书销售额占到全国销售总量的1/10的基础上,正在继续攀登;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在并入几家不景气的报纸后,形成了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壮大的态势;演艺集团成立后的第一个动作,便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演艺管理人才,吸纳了一批有头脑有作为的文化人才;广电集团成立后,在深化内部改革的同时,推进了节目改版。集团成立之初,他们在广播电视塔的露天广场举行了三场有国际明星参加的综艺晚会,将南京520万人的目光引向了广播电视塔,随即又投巨资点亮了“黑暗”多年的广播电视塔。如今在南京的任何一个方位,抬头便可望到五彩缤纷的广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