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8日到11日,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研究中心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委托,在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举办了“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上,不少专家、学者就创新人才的培养发表了很多精辟的意见。这些意见,当然是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的。但是深入地研究一下这些意见,没有一项不与中小学基础教育有关。实际上,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小学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寄予着非常大的期望。
中小学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眼花缭乱的未来”,“教育体系受到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压力”,面对压力和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新的需求。对中小学基础教育而言,教育思想转变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里说的素质,主要是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而这些素质的形成,就应该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好的中学要为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认知的有限性和知识的无限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一方面是知识递增的速度越来越快。一方面是知识陈旧的周期越来越短。人的接受知识能力与日益膨胀的知识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的有限学习年限与知识迅速老化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面对挑战,正确的选择并不是增加学生负担,而是为学生构建科学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有能力在日益发展的社会条件下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综合发展的优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洛尔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做人)。这四个支柱,反映了21世纪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也反映了教育从原有的局限性向跨世纪的新目标的转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应该指出的是,现代教育的这四个支柱,是建立在中小学教育的基础上的。中小学教育不应该单纯追求升学率,而应该为现代教育的提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构架科学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
其三,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是追求平衡,个性发展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健康的发展。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算得上一所好中学。应该指出的是,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人格、创造才能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教育规律出发,注意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科学的批判精神,不要用统一的模式消灭差别、消灭个性。
以上是我们从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和提高的角度上,对中、小学基础教育提出的几点希望。希望能够引起中、小学教育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