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早餐问题并不是新话题,然而从本刊上期发表的《青少年早餐情况亟待改变》一文中的调查结果看,情况不仅没有改善,甚至还有每况愈下的趋势。
时至今日,仍有近半数的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或根本不吃早餐。绝大多数中学目前都实行上午5节课,加上早自习、课间操等活动,一个孩子从早上6点多离开家,到中午12点吃午饭,这中间的近6个小时负担是相当重的。不吃早餐的学生,一般8点半以后就会因饥饿而出现脑供血不足、脑供氧不足,以至影响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学习效率低下是必然的。从长远看,“儿童少年时期不仅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各种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中饮食行为对孩子的身体、智力和健康都起着重要作用,早餐尤其突出。良好的早餐行为,不仅对于当前的健康,而且对成年后的一些慢性病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既然如此,为何学生早餐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呢?笔者认为:不能对症下药是问题久拖不决的症结。因此,学生早餐问题不能老停留在呼吁层面,必须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由于大多数学生不吃早餐是因为学校规定的到校时间太早,早上来不及吃;即使吃了,匆匆赶路也容易造成肠胃不适而下次不愿再吃。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到学校用早餐。早餐的内容由学生配餐公司统一配制。把解决学生早餐问题从家庭行为变成学校行为的好处,一是有利于以制度的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早餐行为习惯,二是有利于保证早餐的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早餐是否解决得好,列入对学校的考核条例。
但愿学生早餐问题上“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的状况尽早结束;但愿有关部门能表现出应有的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