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周盛宗:回国创业恰逢其时

为华夏献才智
2001-11-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炳升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关注、记录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的工作、生活、奋斗印记,倾听、反映他们渴望华夏振兴的心声和嘉言良策,是知识界众多读者对光明日报的热切期望,也是本报份内的职责。为此,本报经与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侨办经济科技司、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会商,决定6家单位在本报联合开办《为华夏献才智》大型专栏。今天刊出的是该专栏的首组文章,近期将每周在A3版刊出1组文章,敬请读者垂注!

个人档案:周盛宗,1961年出生,福建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1985年获中科院计算所硕士学位;1985年—1987年在中科院软件所工作;1995年获德国萨尔州立大学信息系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任高级软件工程师、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副主席;2001年8月,受国务院侨办邀请参加海外“百名博士西部行”考察和“第二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创业成果报告会”。

记者:作为国家有关部门特邀的百名海外博士访问团的成员,请你谈谈回国考察的感想和印象?

周:收获很大。无论是“百名博士西部行”,还是“第二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创业成果报告会”,都让人振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面貌正在发生喜人而又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很有远见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风光无限,科技浪潮方兴未艾。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吸引大批留学生归国或来华工作,招商引智尤为重要。大会邀请的16名海外学子的创业成果汇报,很有代表性,也很感人。在回国创业过程中,他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可喜可贺。他们是成千上万留学生的楷模和代表。他们的经历,对怀抱理想的创业者是个激励,也使广大海外学子们深受鼓舞。我认为:异域求学是留学生的第一次创业,现在回国是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第二次创业良机。

记者:你认为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人才渐趋国际化的今天,海外华人学者都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国家应如何吸纳海外留学人员的嘉言良策,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回国创业的软环境?

周:新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加入WTO之后,中国将直接面对国际间高级人才的激烈竞争。在这场全球性的人才竞争中,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独特的优势和机遇。中国有几千万侨胞在海外,他们拥有的不仅是资本,还有相当宝贵的智力和技术。如果说“最好的中餐馆在美国唐人街”只是一句戏言,那么,海外优秀人才比比皆是则一点也不夸张。留学人员的最大优势在于国际前沿技术和市场的前瞻性,在于国际先进技术与国内市场的资源整合能力。对于这支可贵的力量,国家要重视,采取柔性政策,鼓励他们采取多种形式回国或来华服务。适当安排他们回国考察或参加学术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只要坚持下去,必有成效。

记者:这些年来,已有不少留学人员回国,有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回国创业潮。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如果有合适机会,你是否考虑回国创业?

周:只有身处国外,才能真切体会到祖国的深刻含义。我们聚首时,谈论最多的还是如何将智力成果贡献给祖国。中国经济近年来持续、高速发展有目共睹,说一支独秀并不为过。这些也给了我们很大鼓舞。如果有好的科研思路,加上敏锐的市场意识,在国内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应该说,目前国内的创业机会非常好。政府重视,政策优惠,社会认可,舆论支持,这些都和我们刚刚出国时不可同日而语。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各种方式回国服务的人会越来越多。我的一些朋友先后回国,干得都很不错。他们的成功对海外学子具有示范性的作用。这次西部行活动,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里基础条件差一些,可是充满了希望。当地政府有决心,百姓有热情,企业界有强烈的渴求,另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创业热情。我也不例外,如有合适机会,我也会回国创业。

记者:你刚才提到了你的朋友,他们干得怎么样?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争取双赢结果?

周:1999年8月,我和另外两位留德博士发起“法兰克福计算机论坛”,先后吸引了德、中、美、英等国大批专家学者。2000年6月,我和一些朋友发起、组织德国IT博士代表团回国访问,随处可见的蒸蒸日上的兴旺景象,使大家的创业思路更加清晰,创业热情更加高涨。同年7月,“华博海外学者创投公司”在上海诞生,它由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发起,并得到了德、美、英、法等国留学生专业协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公司以海外学人为主体,40余位各国的专家学者自己集资、注册和参与管理,重点引进海外学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项目和产品,在国内孵化、成长和壮大,并尽快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今年4月,“华力创投”有了第一家投资并管理的公司“迈世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另外,投资300万美元的迈世网络公司以及无线电通讯公司也在筹备之中。

在国外,留学人员大多生活比较优裕,有车有房,还有稳定的职业,但普遍缺乏成就感。他们的最大愿望就是想多做些事情,希望为中国的发展出点力。然而,他们也有不少困难,如家庭以及孩子上学等具体问题。但是,一旦他们做出决定回国创业,无论出于哪种心态,对他们都要表示欢迎。可以说,海外学子二次创业的高潮正在到来。要把这些优秀人才聚集起来,注意发挥他们的整体优势,将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将他们的高科技项目与祖国建设同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未来的高科技领域强强联合,打出一片新天地。

背景新闻

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

1994年,我国第一个留学人员创业园——金陵海外学子科技工业园在南京成立。1996年以来,科技部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教育部、人事部、国家外专局和地方政府共同支持下,推动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目前,全国各地的创业园已达数十家,其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基地就有21家。

创业园为留学人员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多数创业园都制定了税收减免和返还、简化办事手续、提供房租优惠、协助申请科研经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有的创业园已经建立和正在筹集创业孵化基金,对留学人员企业直接融资和提供贷款担保。目前各地创业园的发展呈良好势头。上海嘉定创业园已有148家企业,北京海淀、苏州等地的创业园也都有近百家企业进驻。据对全国35家创业园的统计,共有孵化场地5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120家,吸引留学人员近2000人,其中90%以上留学人员是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人士。

(供稿: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