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简论人的全面发展理念

2001-11-27 来源:光明日报 徐星 王晓春 我有话说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应树立以下四种理念。

一、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身”是指人的身体、体魄,是人的自然素质,治身是指保持人的身体健康,强健人的体魄;“心”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的精神素质,治心是指保持人的心灵纯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人的身、心是密切相关的。身是心的基础,心是身的导向。没有高尚的心灵,健康的身体无异于行尸走肉;没有健康的身体,崇高的精神也无以依傍。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伊璧鸠鲁就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身心健康、和谐统一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只有坚持身心的和谐统一才能保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既要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的改造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又不能忽视对身体健康需求的满足。其实,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满足感、在各种文体活动中的快乐感,都可以起到净化人的心灵、愉悦人的精神的作用。治身不但不会耗损治心的精力,反而会强化治心的效果。因此,坚持身心的和谐统一、治身与治心的和谐统一,既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的,也是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个人发展与他人发展和谐统一的理念。人的全面发展虽然最终落脚在个人的发展上,但个人的发展与他人的发展是紧密相连、无法分割的。首先,从他人角度看,他人作为个体的发展也是在实现自身的发展。其次,从个人角度看,他人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人在社会关系中获取本质规定,这表明“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95页)。就是说一个人发展的程度直接取决于与他相交往的他人的发展的程度。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才认为,共产主义之所以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因为“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89页)显然,个人发展同他人发展不但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我们所要推进的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某个人的发展,也不是某部分人的发展,而是每个个人的发展。因此要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为每个个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必要条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使公民在充分认识个人发展与他人发展的本质联系的基础上,自觉协调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自觉为他人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实现个人发展与他人发展的和谐统一。

三、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的理念。个人是社会的元素,社会是个人的有机合成。每个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离开个人也就不成其社会。人与社会的这种密切关系决定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即互为前提、互为手段。一方面,个人的发展表现为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这种提高了的能力和素质可以使个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每个个人都是现实的人,都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因而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必然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社会发展要坚决抛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把主体的人的发展的程度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认真思考如何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转化为促进人的发展的动力,真正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同时,要提供各种有效渠道和可行的动力机制,使公民个人把聪明才智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使个人的发展、个人素质的提高在社会发展中得以体现。由此,真正达到和实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和谐有机统一。

四、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理念。人与环境是一种对象性关系,相互渗透、相互依赖。人与环境之间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对象化与非对象化的辩证统一运动,构成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内在机制。这种机制就决定了人是在与环境的辩证统一的运动中生成的,离开环境谈不上人的发展,没有好的环境也不可能有人的发展机制的健康运行。环境的状况直接决定着人的生存质量,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因此,树立和坚持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理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人类作为主客体关系中永恒的唯一的主体,“人类中心”、“以人为本”是环境伦理中的永恒主题。所以,实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质上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人和环境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以环境为中介的代际间的人和人的关系,完全是一种伦理关系。因此人和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着代际间的人和人的和谐统一,这是保证人的全面发展连续性的基本条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