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十五计划”中最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重要发展战略。这一战略能否顺利落实,关系到我国发展的战略全局。开发知识资源,发展知识产业,服务知识经济是落实这一战略的重要一环。
正如农业经济形成并以第一产业(农业、牧业、渔业、林业等)为其支柱,工业经济形成并以第二产业(工业、能源、材料、制造业)为其支柱一样,知识经济也必然将形成并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产业、信息产业、设计产业、创意产业、策划产业等一系列知识产业群的兴起,并以这些知识产业为其发展的支柱。
知识产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三次产业的概念。众所周知,知识产业是指知识生产、知识流通和知识应用的产业。由于信息革命的推动,知识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知识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知识的增长、知识的流通以及知识的广泛应用,从而导致并服务于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知识转化为资本和知识与经济的一体化。知识经济必然需要以开发知识资源、争夺人才资源为其发展的基础。
尽管知识产业群有多种分类方法,但不管如何分类,知识产业价值链的源头——知识创新当然是知识产业链上必不可少的基础;而以知识资源的开发、收集、加工、组织、增值、服务为目的的知识资源业则是支持知识创新与利用的基础。而且随着知识资源总量的迅速增长和交叉的日益紧密,还将越来越显示出知识资源基础地位的重要性。
信息处理与网络传播技术的持续迅猛发展,迫切要求迅速加强信息内容开发。政府和民众巨大的潜在需求,将改变知识资源开发和利用明显滞后的状况,解决其自身存在的技术和机制问题。如果目前正在发展的每秒千万亿次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百兆、千兆的网络传输能力,只以娱乐为目的是难以想象的。
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局面改变之前,我们并非无所作为。例如,知识的控制单位长期停留在文献这一级上,而人对知识的需求一般不是以文献为单位的。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有专家指出,知识的控制单位将从文献深化到文献中的数据、公式、事实、结论等最小的独立的“知识元”(当时这被称为“数据元”)。一旦实现知识的控制单位由文献深化到“知识元”,大量文献中所包含的“知识元”及相关信息间的链接,将产生极大的知识增值,从而大大推进人类对知识的利用,促进对新知识的创造。
对于当代科技的进步,有人估计,20世纪的后半个世纪人类用了50年使其知识总量翻了一番,而到2020年这将只需73天。这说明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知识掌握尽管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要地球还存在,人类对知识的开发利用就不会穷尽。
江泽民同志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多种多样的新式机器层出不穷,有人甚至曾断言,人类的发明已经穷尽。但是,自那时以来,科技飞速进步,世界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使百年前人类一些最大胆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归根结底一句话,开发知识资源,发展知识产业,服务知识经济,前景光明,任重道远!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信息所原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