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爱心凝聚处学子发愤时

2001-12-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特约记者 盛晓艳 通讯员 张广银 我有话说

自从徐州市教育局在教育系统开展“跨世纪扶困助学活动”以来,两年已经过去了,是不是真正做到了“确保每一个中小学生不致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到底有多少学生接受了资助?最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有关部门。

严格手续,把钱用在刀刃上

徐州市教育局宣教处的张处长介绍,经过多方筹集,“扶困资金”至今共收到教师及各界捐款500余万元,同时各中小学校从预算外又拨出2000余万元。财力并不宽裕的各县教育局和全市中小学都从自家腰包中拿出一点钱,伸手帮一把贫困生。目前已有20余万贫困生分别得到了免交学杂费、书籍费、奖学金或助学金的帮助。虽然每个学生得到的资助款并不很多,但为贫困学生解决了大问题,使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免遭辍学之苦。

为了保证将钱款能真正用在急需资助的人身上,徐州市教育局明确规定了助学金发放的严格审批手续,并要求各校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认定助学金的发放对象。各个县市区助学基金会均派专人深入学校细致调查,从学生的吃穿用上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后把城市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学生,农村家庭困难而面临辍学的学生列为助学对象,以确保钱都能用在刀刃上。

教委主任心系贫困学生

1999年6月份,当时的徐州市教委主任朱浩熙了解到该市有不少学生面临失学危险时深感焦虑。他立即召开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提出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扶困助学活动的设想。他说:“贫困学生中有很多可造之才,对他们的困难我们决不能坐视不管,而要千方百计地给予帮助,在义务教育阶段一定要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会后,徐州市教工委印发了《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跨世纪扶困助学活动的通知》,并召开了县(市)区教育局长、直管学校校长会议,动员学校教职工向困难学生奉献爱心。一个声势浩大的“跨世纪扶困助学活动”在徐州城乡教育系统开展起来。

千方百计筹措扶困基金

“动员令”发出之后,全市教育系统立即作出了积极回应。如直管学校的教职工在1999年的第一笔捐款就达到200万元。在市教委向社会公布了开展这一活动的决定后,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纷纷慷慨解囊,甚至还出现了争当捐款第一人的感人场面。铜山县汉王乡一位“五保户”老太太,上山挖野菜卖钱助学,使人深受感动。她说:“过去当了一辈子睁眼瞎,现在不能再叫孩子没文化。”

此外,他们还采用多种方法募集资金。如徐州一中在校内开展义卖活动,一分钱不嫌少,几十万不嫌多。有些家庭并不富裕的学生,为了表达一份爱心,把自己心爱的小挂钟、手表、书籍、收藏品及手工制品拿出来拍卖,拍卖所得的5000元共资助了35位贫困学生。还有的学校发动教职工和同学自愿为贫困同学捐献衣服,仅徐州幼儿师范学校就捐出上千件冬衣。

记者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领到助学金的贫困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对于因贫困而几乎失学的学生来说,这几百块钱的助学金成了他们人生旅途中重要的转折点,甚至会因此而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