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国交通警察一改过去“衙门”、“霸气”的形象,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人们心中。具体说来有两个标志:一是九十年代初以文明执勤、礼貌待人而出名的济南交警;二是九十年代末以科技强警、科学管理而走红的南京交警。
说起来,南京交警是最不愿意“出名”的,多年来默默无闻地做着工作。1999年南京创建文明城市,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纷纷赶到南京暗访,几天下来,他们感到,最值得讴歌一笔的是南京的交通。530万人口的城市,30万辆机动车,200多万辆非机动车,只有1700多公里长的道路,单车路面的占有率远低于各大城市,却做到了“车不堵、行有序、路平安”;这些老记们转悠了大半个南京城,竟然没见到一个交通岗楼,没碰到几个交通警察;南京作为古城,道路曲曲弯弯,交叉路口很多,但大部分路口都有红绿灯,而且多数都有倒计时牌、多向位灯、长臂式线道牌。好奇感将老记们吸引到了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几天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南京为什么不堵车”“交通文明看南京”。文章刊出后,一发不可收拾,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前来参观取经。公安部派人调研后,紧接着召开了现场会,新闻单位发动一级宣传攻势,将南京交警推向了全国。南京交警开始“走红”了,然而南京市交管局一位负责人却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时势造英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别的城市也会冒出来。”
引科技上路口,实现路口智能化,是南京交警最有眼光的一招。道路设施的配备向发达国家“看齐”,科技投入直接面向基层一线。红、黄、白三色反光道钉的引进,电子警察的全天候“执勤”,都是向科技要畅通。
今年南京市又投资5428万元,增设电子警察,交通诱导屏,使交通控制系统联网覆盖全市。同时,为80个中队配备了“掌中宝”微型计算机,方便执勤民警一线管理车辆。
“联合执法”,用共建解难题是南京交警的又一高明之处。以往让交警们“头疼”的军车、公交车违章问题,找到了解决的好办法,南京交警会同南京警备区、公交部门开展军警共建、警民共建活动,推出“军警共建联系卡”、“警民共建工作卡”,军车、公交车违章事故明显减少。自行车难管,最难管的还是骑车的中学生。南京交警对付这些中学生有自己的“一套”。20万中学生每人发一张“交通安全联系卡”,“持卡骑车”,只要违章,执勤交警毫不客气地收下“联系卡”,既不罚款,也不扣车,只在卡上作个记录,反馈到学校,中学生骑车违章的问题解决了。
南京交警靠科学抓管理不断探索新路。不仅在路口设立了多相位信号灯、电子警察、倒计时器、长臂信号灯等先进的交通科技设施,而且在全市建立交通监控系统,各区开通子系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捕捉道路交通治安信息,既在保障道路交通秩序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又在维护稳定、侦破刑事治安案件、打击涉路犯罪方面发挥了一警多用的职能。
“交通文明”的这块牌子扛回来不容易,保住更难,南京人为了保住这块牌子,花了不少心思。
南京市公安局一把手吕庆继局长代表南京的“畅通工程”领导小组全力部署,公安、建委、规划、市政、市容、工商等14个职能部门和10个区政府也签下了“军令状”,明确目标与责任。在道路建设、市政管理、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南京立交桥闪烁式交通标志已用上了太阳能。335个信号控制路口、260处多相位信号灯、240个电子警察,8000多块交通标志牌,使得南京的交通控制网覆盖了全市。主城区的道路平均行程车速由每小时15公里提高到31.7公里以上。依法管理、严管重罚是南京交警不得已的一招。他们说,管得严,才能管得住、管得好,通过严管严治,南京市酒后驾驶,非机动车闯红灯、走快行道等违章基本消除;严管以后,有的群众不理解,产生隔阂怎么办?他们又开展了交巡警和“的哥”、“的姐”的“双走近”活动,拉近了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关系。2001年在南京的历史上是国际性、全国性会议最多的一年,大会的规格不仅高,而且人数多、场面大,南京交警提前制定方案,全局动员,全警参战,没有出丝毫纰漏,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最近,他们又组织开展了“万人评议交巡警”活动,群众对交通管理和队伍建设的满意度达到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