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实事办好 好事办实

2002-01-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刘玉瑞 本报记者 王劲松 我有话说

张家口市宣化区,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30万非农业人口的城市,距北京只有170公里。前些年到过宣化的人,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是“旧”、“破”、“乱”、“脏”。也难怪,张家口市就是河北省的贫困地区,宣化又是个老工业城市,下岗职工多,待业青年多,周边农民进城的多,经济上的欠发达在市容市貌人貌上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可这这几年再到宣化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宣化变了。一条条笔直宽敞的马路,一幢幢崭新漂亮的楼房,一个个有序繁华的市场,让人目不暇接。老百姓谈起身边的变化,都说,区委区政府是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好班子。

宣化区是一个县级区财政,每年在城建上办不了几件事。一些老百姓想做生意没房子,占用马路摆摊设点,整个城市成了大农贸市场。广大市民不满意,多次给政府写信。1997年,新调整的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面对这种状况开始了工作的新谋划。经过充分调研,区委、区政府逐步形成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泛生财聚财,从最难办的旧城改造入手,用城市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一场大规模的城市拆迁改造的战役打响了。为了做好规划,请来了建设部的规划专家拿出一流的方案;为了按时开工,房管局的党员干部全部奔赴拆迁第一线;为了按期完成工程进度,施工单位职工战严寒斗酷暑吃住在工地,没有公休日,甚至几个月也不回家。短短3年时间投入资金11亿多元,过去认为十几年也难以完成改造的旧城区基本得到改造,近万户居民喜迁新居,数千家商业门店喜庆开张。城市交通畅快了,市容市貌整洁了,外商投资增多了。

宣化区委、区政府既要办好城里的事,又要办好农村的事。20世纪90年代初,原属市直管的庞家堡撤区建镇划入宣化区。这个镇有一些偏远山村尚未脱贫,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同志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并派去了年轻得力的干部下去挂职,指定部门对口帮扶。杨家山是一个山高坡陡的穷村子。因为穷,村委会房子透风,小学校没煤烧难以过冬,村里矛盾多选不出村干部。区委派去了李拥民、王旭东、韩孝瑞3个年轻人到这个村撑起了已经瘫痪了的村委会。几个年轻人住进破破烂烂的村委会旧房里,撂下行李就走家串户搞调查,找党员干部想办法。很快冬天到了,他们自己不生炉子挨着冻,把一些部门支援的12吨煤卸在了历年来要靠学生轮流从自家带煤取暖的小学校。村民们被感动了。他们在广大村民的支持下,很快解决了多年遗留问题,又把目标锁定在修路上。几个年轻人找到市财政,争取到了10万元的扶持款,但修这一条路,按专业部门预算至少需要30万元。他们把问题提到了村民面前,该村20多年没出过义务工,这次却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3个年轻人也同大家一样背石头、抡大锤,两个月时间便修通了一条3.5公里的高标准村际公路。路修通了,他们又带头种示范田,引进新品种,发展养殖业,一个后进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申太庄、大段地也都是庞家堡镇的穷山村,在区委领导的协调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村民也都修通了公路,整修了学校,安装了有线电视,发展了多种经营,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几年,宣化的城市在变,农村也在变,越变越好。正如区委书记杨文宝说的:“只要咱们心中始终想着大多数,想着老百姓,多扑下身子办实事,这改革、发展、稳定的事情就都好办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