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2002-01-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陈建强通讯员 丁峰、王树强 我有话说

“三年三级跳:教授、博导、跨世纪。”获得“王力语言学奖”的曾晓渝教授这样概括自己进入南开大学文学院以来的历程时,显得自豪又动情。

曾教授在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家乡某师范大学工作,在少数民族语言学研究领域做出了令人关注的成绩。母校请她回来工作并由副教授直接聘任为教授。入校的第二年,她便因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突出贡献被破格评为博士生导师,第三年又以杰出的成绩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

这样的例子不止曾教授一个。近年来,南开大学狠抓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吸引和培养了220多名以国际知名的青年数学家陈永川、张伟平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

“批量引进”的人才战略

南开大学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确立了一个“批量引进”的战略思路,尤其在一些新兴的学科上更是如此。该校生命科学学科在1995年之前的42名教师中,硕士学位以上的青年教师仅6人。面对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局面和人才的激烈竞争,这支原本力量较弱的学科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引进个把优秀人才,对于在各个专业方向上都存在断层和青黄不接现象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科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于是该院参考世界生命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制定出了该学科总体发展计划,拟定并实施了“批量引进”各专业优秀人才的方案。

1998年到2001年,南开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引进了15位在生命科学各自专业方向上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留学博士。如今这些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日本、奥地利等国的人才已经成为该校生命科学学科的中坚力量,使该学科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内成为国内实力较强的生命科学学科点之一。在今年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申报过程中,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如今,该学科69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中,博士以上学位的青年教师就有34人。

批量引进的人才不仅带来了各自的研究项目,还由于其群体性营造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学术氛围,吸引着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南开大学的数学学科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就有4个,加上许多杰出的青年学术带头人,使这里成为全国优秀青年数学家首选的工作地点之一。

观念更新,不拘一格

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张睿壮博士现任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法政学院教授。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到南开来工作的过程就像经过了一条绿色通道,一切手续在短短的几天内就办完了。这不仅让我感受到南开人办事的认真高效,也让我真正感到了南开‘求才若渴’的诚心。”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南开大学已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地进行资格审查、试听试讲、专家评定等聘任程序及办理户口、人事关系档案转移等步骤。为了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南开大学更新观念,不拘一格,灵活掌握,不但减少各种繁琐的来校手续,还推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人才的方式,对于暂时不能长期回国的高层次人才,采取短期回国工作或定期讲学的方式,聘任为讲座教授。

不久前,南开大学与美国电子器件领域科学家、校友俞钢博士签订了一份详细的聘任合同,聘任俞钢为该校凝聚态物理学科特聘讲座教授。根据这份首期聘期为3年、续期2年的合同,俞钢将在课程讲授、博士生培养、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做出具体的工作,而且每年必须在南开大学工作满两个月以上。学校为其提供了一系列便利条件。目前,南开大学已经通过这种方式引进了11位在各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杰出人才。

南开大学的师资人事工作改革已经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过渡到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他们要求全校各基层单位展开人才信息调研,找出了人才培养、引进及管理方面的优秀经验和存在的三大类20个问题,进行跟踪分析,在全校人力资源管理干部参加的研讨交流会上分析讨论,指定专人和部门限期解决并提出改革方案。

重奖“伯乐”,以情留人

人才难得,伯乐更是难求。南开大学认识到,要引进和培养青年人才,首先得有一批善于识人的伯乐。

去年,南开大学评出首届“伯乐奖”,年近七旬的老教授、物理科学学院学术带头人张光寅与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同获殊荣,学校分别奖励他们10万元。张光寅教授以精湛的学识、崇高的师德培育和吸引了一批包括“2000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许京军在内的年轻人才献身于物理学事业,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物理团队——“张光寅星团”;陈省身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发掘并引进青年数学人才,“2000年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2001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长江学者计划成就奖”获得者张伟平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陈永川等顶尖数学人才纷纷在陈先生的感召下来到南开。

南开不仅为引进的人才构筑起事业启动的平台,给予他们优良的科研环境,帮助他们申请到各种科研项目,而且在生活上对他们关怀备至。所有到南开工作的人都深深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关怀留心,以情留人,是南开大学的“留人法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