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科技界应当如何对待SCI

2002-01-18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我有话说

SCI因科研绩效定量评估而走俏

由于科学技术的作用空前重要,科研效果的评估在发达国家受到极高重视——政府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为了对纳税人有所交代,必须对研究与开发投资的绩效进行认真评估;企业以盈利为目标,更不会对科研绩效评估等闲视之。

过去,人们只能定性地对科研绩效做粗略的估计。随着科技管理理论及应用的不断发展,定量地评价科学技术活动的成果、效率,以及科学家的学术水平等,成为世界各国科技管理者共同关心和探索的问题,并由此引发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美国科学计量学家、《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创始人E·加菲尔德教授曾利用SCI数据进行过大规模的引文统计,将被引用量特别大的科学家放在可能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候选圈”中;匈牙利著名科学计量学家、《科学计量学》杂志总编T·布劳温教授,根据SCI数据,利用科学计量指标和引文分析方法来评价某一国家、地区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及学术地位排序,绘制世界科学地理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世界科学报告》,通过SCI收录论文数和申请专利数等科技产出指标,得出世界各国科技水平的评估和对比。

80年代以来,我国也适时开展了科学评价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SCI目前尚不可替代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发行的SCI,由于能提供独特的文献引证关系,涉及学科范围齐全和涵盖国家地区广泛,受到科研管理者的普遍重视。目前,SCI涵盖自然科学领域内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期刊5600多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科研绩效评估工作中,认可SCI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地位,至少在现阶段是这样。

SCI的问世,极大地刺激了科学计量学这一全新科学领域的发展。由于有了这样强有力的工具,人们发展了科学计量学中著名的引文分析法,利用引文数据以及诸如统计分析、矩阵分析、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学工具,定量地研究社会的科学能力、科学前沿发展趋势、科学活动的水平、科学论文的质量和科学机构与人才评估,甚至预测未来诺贝尔奖获得者。如前所述,布劳温按学科分析文献状况,利用SCI提供的论文数量和影响力数据,绘制了世界科学地理图,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才能科学定量地评估科学自身的工作、成果、效率以及科学家水平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为科学地管理科学事业奠定了基础。

SCI不该受到否定的评价指标

尽管SCI正在受到国内外科研管理者和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和关注,但由于科研绩效的定量评估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为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客观评价标准。近年来,在中国利用SCI数据进行科研绩效定量评估,也引起各方面的不同认识和争议。

我们的看法是:1.不能因为用SCI进行科研评估效果欠佳而否定它。

SCI数据作为一种评价指标,只是从论文数量和影响力这一侧面提供一些相对客观的数字。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一些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为了追求SCI收录论文的高数量,不是在培养和引进人才、更新管理机制、创造研究条件方面下工夫,而是急功近利,简单应付,制定一些所谓快出成果的行政措施和硬性条例,造成不好的结果。这完全是由于基层单位科研管理人员片面理解科研绩效的定量评估原则,管理表面化、简单化,背离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结果,而并非SCI作为评价指标的过错。克服科技界的浮躁风,只能从科技界自身的体制和管理中找根源,而不是去指责国际同行普遍采用的评价工具。

2.建立自己良好的科技评估体系是最终方向。

SCI正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功能,一些国家还利用SCI制定了自己的科技评估体系。我们应该正确对待SCI,肯定它的历史功绩、评价功能及其严谨全面的科学收录体系,克服浮躁心态,认真地参考SCI来提高我国科技论文、科技期刊的水平,提高我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水平,最终推动我国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也要参照国际标准,尽快发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评估体系。

3.正确把握科技论文质与量的辩证关系。

现在有些专家认为,由于SCI指标的导向作用,致使中国大多数科研管理者只注重论文的数量,而不顾论文的质量,进一步助长了科技界的浮躁风气,同时造成国内高质量论文的外流。其实,这些现象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难以避免的。事实上,我国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以较快速度增长的同时,这些论文的质量和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都在逐渐提高。我国科技论文的被引频次和被引率都在逐渐增长,表明我国科技论文在国际上形成规模的同时,影响力也在加大。与此同时,截止到2001年,我国科技期刊被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收录的已达到63种,被SCI收录的达到14种,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4.与同行评议相比,定量评估有其优点。

目前一些专家学者对科研绩效的定量评估方法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还是同行评议准确可靠。始于19世纪的同行评议方法一直是科技界进行科技评估的基本程序,无论是科研绩效评估,科技奖项的评定,还是科学基金的分配,以及科学优先领域的选择等,无一不是主要通过同行评议方式进行。

但同行评议制度也有弊病,例如:权威至上、马太效应、近亲发展等等,已迫使许多国家建立定量的科技评估体系,以作为同行评议方式的补充。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定量评估与定性的同行评议的结果常常一致,但定量评估的成本要低得多。

SCI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由于文献计量学理论的局限性、国际数据采集的不完整性以及统计评价方法的不全面性,都使SCI作为科研绩效评价指标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和资源,而不是求全责备、因噎废食。(庞景安武夷山执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