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每天都要挤公共汽车,好像十多年前做学生时一样。”广州数码艺精细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强远这样说。9年前他赴美留学,带着满身的技术和满腔的希冀,于2000年回到故土,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在上海、在北京、在重庆、在成都……如今,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一个个像“李强远”一样的留学赤子归国创业,建设家园。
150多年前,在民族复兴的紧要关头,留学出国在神州大地上萌芽并迅速扩展;150年后的世纪之交,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一股前所未有的留学回国热正在兴起,成为开放的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
有数字为证:1995年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有5000多人,1996年有6000多名,1997年7000多名,1998年达到7400名。近年来留学回国人数年均增长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近40万人,已经回国的13万多人。换句话说,就是3个留学人员中有一个人回国,还有两个人在国外,和前期大多数留学人员从事科研教学相比,最近几年的回国热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创业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2001年1至9月,283家留学生企业在中关村领取了营业执照。祖国的发展,显然对他们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留美博士金磊“本来不想创建公司”,但今天他在北京昌平创办了生物公司,生产的人工心脏瓣膜已经在市场上稳稳地站住了脚跟。
在深圳,留学生创业园发展更是“出人意料地快”:2000年10月挂牌后仅一年多时间,入园企业已达90多家,面积也从2000多平方米扩展到2.8万平方米,而一座8万平方米的“留学生创业大厦”也已在2001年10月破土动工。
得浦东开放之气,上海对留学人员别具魅力。上海创建的1500家留学生企业几乎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2001年1至9月,上海引进留学人员总数剧增,创历年最高纪录。仅由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引进工作的海外留学人员就达451人,比上年同期增长95%。
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热潮势不可挡。目前全国已有留学人员创业园60多家,入园企业近2000家。
留学人员,尤其是拥有高新技术的留学人员,他们的目光正从遥远的美国、欧洲,投向故土家园,期待着为祖国发展、为个人价值实现开创新的事业,这是新世纪人才流动的一个大趋势。这一趋势无疑为中国跃上人才高地,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大好机遇。环视全球,人才争夺已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一个全新的挑战。
目前留学人员回国热呈现四大趋势:
留学生团队回国趋势近年来最为引人注目。团队成员来自IT、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分工上采取“哑铃”模式,小部分成员直接在国内从事科研和管理,大部分成员继续在国外提供信息、项目、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上海华力创投公司就是由张健等31位不同行业的留学人员合作创建,股东较多使注册资金到位很快。科技部的一份调研报告也明确指出,今后我国必须大力以“团队”形式吸引海外尖子人才。
人才转型也是被历史证明的必然趋势。继技术型人才之后,越来越多的法律、金融、证券、管理甚至文化领域的留学人员也开始踏上返乡之路。和技术型人才相比,他们更多地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法律知识甚至是文化理念。
上海人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维毅在澳大利亚留学并拿了绿卡,去年他在国内成立了文化公司,就是想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把西方的先进文化理念介绍到中国”。他已经倡议并承办了上海第一届城市环保艺术博览会,还计划把丽江古乐推向世界。
柔性流动也成为一大趋势。人才不在所有,在于所用,人事部等部门专门出台了相关意见,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7种形式为国服务。在上海,已经明确制定了鼓励留学人员短期回国的“飞人”计划。2001年1至9月,就有214名海外留学人员“柔性流动”到上海创办企业231家。近几年,近300名留学人员通过学术考察、合作研究等方式为山城重庆提供服务。
高层次人才本来就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国情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自然更是成了“香饽饽”。从美国到德国,从日本到英国,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纷纷以各种“诱饵”来吸引这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而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也正逐渐认识到祖国的强大吸引力和所孕育的巨大发展空间。
人才回流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记者在调研中深深感觉到,留学回国创业热高潮远未到来。从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看,他们从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留学回国热一直延续到80年代,留学回国人数达到全部人数的2/3。以此为鉴,也就是说,当3人出国,两个归国发展,一个留在国外,呈2比1的比例时,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高潮才能到来。
有专家分析说,我国已经进入了从引进资金、项目为主转向引进人才为主的历史新阶段。然而,从1比2到达2比1,犹如一个新的台阶,中间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等待跨越,留学回国创业的高潮只有在消除了这些羁绊后才可能尽快到来。
总体形势仍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人往高处走,人才流动是自然不过的经济现象。虽然我国近年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但毕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生活环境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2001年,中国经济逆风飞扬。尽管留学人员回国的数字和趋势都传达了“利好”的信息,但是几乎所有的被采访者都一致呼吁,经济增长虽然是打动海外优秀留学人员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我们必须改善国内现有的环境,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透明高效的政府、良性循环的创业环境、公平公正的科研环境,才有可能迎接高潮的到来。
满怀热情回国,却满怀悲情又出国,这种现象的一再出现,不能不让我们自省:从创业环境到信息渠道,从发展机遇到社会公正,已经入世的中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和国际接轨。种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
有专家建议:建立固定的海外人才吸引机构,制定专门规划,改变政出多门的现状;建立权威的信息平台和全国性的海外人才库,建立专门的海外人才发展基金,大力鼓励中介机构发展,改变“出国有人管、回国没人问”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的衰退,曾经引发大量留学人员回到台湾,创造了台湾的科技奇迹;而目前也正机不可失,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争得2008年奥运会申办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正以美好的前景吸引着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百年中国留学史已经证明,一代又一代的海外留学人员在历史的重要关头,以壮志与才华为建设家园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世纪里,中兴的中国正催生又一个归国创业热潮,高潮能否到来?何时到来?这是历史机遇对中国人才战略的考验。中国复兴大业期待着,芸芸海外赤子期待着。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