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场关于德国大学体制的讨论,成为此间媒体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围绕大学收费问题的争论十分激烈。本月20日联邦议会通过一项新的“大学框架”规定,强调原则上不实行大学收费制,但要对现行体制进行改革。新规定只能保证第一学业的免费学习,同时各州可根据其特殊情况作出收费与否的决定。决议通过后,一些州政府反应强烈,他们批评议会的决定是党派政治的结果。在德国,大多数州政府都认为必须对大学“福利型”模式进行改革,人们需要为接受高等教育付出相应经济成本。
德国有个流行说法,“德国是大学生的天堂”,这话确实不假。在德国上大学不交学费,学校教学质量也较高。作为大学生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他们可以长期住廉价的学生宿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享受优惠。学生在校时间不受限制,而且允许打工挣钱。正因如此,每个大学都有一批不愿毕业的“老大学生”,特别是那些专业前景不好,毕业后难找工作的学生。他们认为,与其毕业后失业,不如在学校里长期呆下去更实惠。在德国大学,学习15个学期的人占一半以上,上20个学期的人也不在少数。还有不少人学完一门专业再学第二门,以继续留在学校。据有关部门估算,一个学生在德国大学里的生活支出仅相当于社会上普通家庭支出的五分之一。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在暑假找到一份工作,干两个月就够他全年的花销。同时,由于英美等国大学收费高,门槛难进,世界各国来德的求学者日渐增多。据德国教育部门统计,这些求学者中只有26%的人认真完成学业。有关人士疾呼,大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待遇是纳税人支付的。纳税人的钱不能白白浪费,更不能被滥用。
实际上,德国各州已开始采取措施,限制那些长期在校学习的人。巴符州早在1997年就规定,超过正常学习周期的人必须交纳一定费用。萨尔州议会最近也通过了高校收费法。它规定,正常学习时间为10—12个学期,允许再加上4个学期,之后每人每个学期须交500欧元。同时北威州和莱法州设计了一个“学习账号模式”,即每个学生都得到一定数量的学期周时,他们在此范围内学习是不用交纳学费的。但在这个“账号”用空之后,就要支付学费。
联邦议会关于“大学框架”的规定遭到各州反对。巴伐利亚州、北威州等均向联邦政府提出抗议,认为这一决定干涉了州政府的内政。德国经济界对联邦议会的决定表示支持。他们强调,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争夺国际精英人才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德国大学不收费的体制对外国科技精英有较大的吸引力,这种体制只能完善,不能改变。
(本报柏林2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