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构建现代企业教育新体制

2002-02-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静 我有话说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是以水利水电建设为主的全国最大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承担着三峡工程建设、清江流域的水电开发建设以及全国十几个省市的水电开发、公路和机场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工程建设等任务,是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及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企业。近几年来,他们坚持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企业教育发展,有利于改善教职工待遇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原则,改革和创新企业教育体制,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闯出了一条在新形势下企业办学的新路。

一个新的课题

企业改革的深化,使企业办教育问题面临一系列新的课题和更加严峻的挑战。葛洲坝集团也同样如此。

随着企业内部母子公司结构的形成,各子公司与集团公司是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关系,在人、财、物方面拥有很大的自主权,集团公司既没有财力同以往一样拨付教育经费,又不能以行政命令方式要求具有法人地位的子公司拨付,企业教育经费的筹措成了大问题。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富余人员增多,不少人把教育当作“避风港”,千方百计地往教育系统挤,使本来就已膨胀的教职工队伍更是人满为患。到1999年,葛洲坝师资队伍超编500多人,部分学校职工超编比例高达50%以上。如果只面向企业招生,教育资源利用率最高只能达到60%左右。

探索现代企业教育新体制

如何走出困境?是减人增效,还是开发教育市场,提高资源利用率?他们选择了后者。经过研究,提出了用产业的思想办教育的主张,明确了“教企分离,经费包干,法人治理,自主办学”的改革思路。

1998年9月,经湖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和湖北省编制委员会登记注册,在葛洲坝集团教育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教育实业集团。集团实行总经理负责制,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不再直接管理教育,教育实业集团统一管理企业内所有教育的人、财、物,并独立对外承担民事责任。葛洲坝集团公司按原有基数逐年减拨教育经费,实行经费总额包干,超支不补,差额部分由教育实业集团通过扩大服务,举办校办产业予以弥补。

与此同时,葛洲坝教育集团不断扩宽服务领域,建立起“依托企业、立足社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社区教育模式。葛洲坝教育集团针对企业外营点职工较多,孩子在后方无人照管的状况,创办了“寄宿制学校”;根据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创办了“葛洲坝外国语学校”;为满足三峡地区对旅游人才的需要,他们将富余的中学改办成旅游学校;为满足社区对计算机人才培训的需求,采取学校出资和教师集资的办法,开办了葛洲坝计算机学校。在职工培训方面,该集团通过互建基地、互相兼职、互派代表、互换信息、共同开发等形式,建立了校企合作网络,先后同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定了人才培养合同,按照有偿服务的原则,面向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级人才。

当时的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总经理陈邦峰还拿出了很厉害的“一招”,他将分散的校办企业合并、重组,组建了葛洲坝教育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集团化经营,壮大校办企业规模,增强它们搏击市场的能力。还采取收购、参股、兼并外部企业,实行校办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几年来,校办企业持续发展,实现产值近亿元,为教育主业分流近300人。

新体制带来新活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任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总经理赵国英兴奋地对记者说:改革使葛洲坝教育出现了“体制变、机制活、人气顺、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建立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了人人关心、重视、支持和管理教育的局面。社区教育董事会成立以来,多次听取教育实业集团总经理的工作汇报,为教育实业集团的办学和发展校办企业提供资金100多万元。各董事单位积极支持高级中学创办省级示范高中,宜昌市人民政府及宜昌市教育局在招生、办学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过去一些不好解决的难题,如毕业生安置、教育费附加返还等,正逐步得到解决。截止到现在,教育自筹资金已占教育支出的46.66%。2001年,教育实业集团全年办学收入达2400万元,自筹资金已超过50%。校办产业系统完成产值2700万元,利润150万元。

截至目前,教育实业集团有计算机1500余台,学校实行一人一机上课。投资130余万元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开发了葛洲坝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并被纳入国家科委863计划,其硬件和软件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书画教育试点学校、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全国千所现代教育技术试点学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